标签:
随笔/感悟 |
分类: 人物素描 |
真是的越到年根底下事越多,而且竟是一些人们不愿发生的事情,刚刚到那里送别了老同事,没两天,好朋友的父亲终于支撑不住了,撒手人寰,也就只有半个月就要过春节了,真是的太不给情面了。估计老天爷逢年过节,也害怕寂寞,到了年根下也要找一批人到那里添点“人气”,形成天上地下的一种互动。岂不知这种天各一方只能叫做悲伤。
早晨一早出门办事,到了十点半钟回到办公室,看到自己的老搭档神情严肃,问道:“干吗这样严肃?”她倒爽快:“你快点跟我走吧,老包头在医院里抢救。”真不敢相信这是真事,老包头三年前从我们这里走的,是我们聘请的一个老干部,帮助我们写材料,若不是他儿子的那对孪生孩子的拖累,他还会一直在这里干事,每年春节去给他拜年,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很健康的老人,谈笑风生,根本感觉不到他会有病。据说在家这三年,除去帮助看孙子以外,还帮助老伴做饭,他老伴是一名优秀教师,但是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累出了一身病,退了休以后就不太能完全自理,主要是腿关节的问题。
老包头也是一个有性格的人,在政府部门里做事,一直以来就干着伺候领导的工作,文字上,领导与领导相互之间关系的处理上,与外界关系的协调上,这些年来逼着他养成了事无巨细的性格,有人说大事不糊涂,在我看来老包头大事小事都不糊涂,虽然自己也是间接的和他共过事,他的工作一丝不苟的严谨,留给我深刻的印象。
记得那时我在小城的疗养院里的接待科任职,正巧遇到老包头所在的机关要召开全省的大会,会议选在了我们单位,全院上下的重视劲,可以形容为草木皆兵,不敢有半点松懈,但是临近开会的前两天,老包头一个人来到了接待科,让我领着他逐间房子去看,在看的过程中他不停的提出一些问题,热水的问题,安全保障的问题,车辆保证的问题,铁路或民航票务的问题,你必须说清楚落实到什么程度,但凡自己回答得有点模棱两可,他便会毫不客气的朝你劈头盖脸的批来,说实话自己还从没有遇到这样一位“不近人情”的领导,当时心里那个不高兴,恨不得“甩木碗”不干了。但毕竟人家是领导,自己也只能忍着。
会议终于顺利地完成了,最后他们设宴款待这次参加接待的相关人员,我是其中之一,席间他端着酒杯走到我的面前,主动地来和我喝酒,他对我说:“感谢你的辛苦的工作,终于有了满意的结果,虽然我最初的态度不好,不是针对你一个人,接待工作没有小事,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你们一个单位,他代表整个局机关以至于代表这个城市,将来你们走上领导岗位,就会理解我的这种态度。”自己带着似懂非懂的心情,喝了自己杯子里的酒。
也可能正是自己经历了这次检验,从那以后他对我的感觉和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在我被提升的时候,他在领导面前向他们说了不少自己的好话,今天的自己凝聚着老包头的诚恳地帮助、关心和爱护。到现在想一下,这种先紧后松的管理方式,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当自己开始面对准备各种会议的时候,同样也学着他的一些做法,感觉行之有效。
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看到了他,他躺在病床上一直昏迷着,身上、头上连着若干条管子,像是从身体长出来的草,我想到了坟茔上那些荒草,在监护仪上还能看到心跳的曲线,但是看到他平静的躺在那里,苍白的面容,一改往日的那种神采奕奕,感觉有些变形,在记忆中的那位老人,只有从他的个别面部特征上感觉就是他,我感觉到躺在那里的不是身体,而是失去生命意义的躯壳,疾病的折磨让他脸部肌肉发生了变化,感觉已经脱了型,有点惨不忍睹。
我们希望医学会产生奇迹,但是作为一个老人,在如此严重的病情下面,希望只有用祈祷来抚慰我们。这样一个有性格的人,在疾病面前,把尊严全都给抛开,他全然不知后来发生的一切,他在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生命的考验,也许他心里面有一万个清楚,但是他张不开嘴,睁不开眼,是多么的无助,无论是他的亲人,还是作为我们这些他的下属,爱莫能助,把祝愿留给他们的家人,把一种沉痛带给自己。
在回来的路上没有人说话,都在陷入沉思,也许都在想老包头会发生奇迹,不过我在想,生命是多么的脆弱,从来就没有自己做主的时候,生下来就和生命赛跑,最后累死在生命的竞技场上,这真的是人的宿命。不管怎样还是祈祷老包头会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