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这样的震怒了,也知道用这种方式对于工作来说是下下策,但是看到那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看到那些对自己的单位毫无感情的做法,看到那些毫无顾忌的展示自己私利的表现,看到那些对制度不屑一顾的行为,从内心里腾升的怒火,就像火山爆发一样。
不能不站出来阐明自己的立场,不能让歪风邪气肆意横行,我们对这些蔓延的细菌保持沉默,就是加快这个整体的分解,就是对制度的蔑视,也是对那些勤勤恳恳工作的员工对大的不公道,一个单位就要有整体象形,就要有秩序,有一定之规,不然成为什么了?
知道一个忙忙碌碌的领导未必是一个好领导,也知道一个集体的发展需要亲和力,适用于“木桶理论”,就是说构成木桶的材料都应当是一样的,假如有一块材料不齐,将对整个水桶的整体效果受到影响。但是就有那么一些人,自认为是个性张扬,自认为已经进了最大的努力,甘愿当成一个废品,摆出一幅死猪不怕热水烫的姿态,让人从心里受不了。对于这种人,这些事情能置之不理吗?无视这些,就是助纣为虐。
一直以来,自己习惯用自己的工作方法来管理日常工作,那就是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和最大化的挖掘每一个人的工作能力,给每一个员工一个“辽阔”的天空,在那里自由的发挥,展示你自己的风采。毕竟都是成年人了,都有文化和知识,都知道这个岗位直接的影响力是什么,也都知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深刻道理,对于管理者没有必要像管孩子那样的去管理。所以说对一般员工也好,对中层领导也好,基本上不去事无巨细的去管,发挥他们的特长,这些年一直这样走过来,感觉这样挺好,尊重人权,激发自主工作积极性。
但是进入今年,特别是下半年以来,这种习惯性的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有些人对放任式的管理方式,找到了可乘之机,他们发现自我管理中有着自己“硕大”的自我空间,既然没有人来管理和监督,干点自己的事情那不是轻而易举,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内心发生了变化,不仅仅表现在对工作的懈怠上,更多的表现在对管理制度的置若罔闻上,发展到今天感觉不像是一个单位,到像是一盘散沙,面对这种现象不震怒能行吗?
企业的生存不仅仅取决于领导的思路和驾驭市场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企业中达到一种共识,形成一种合力,最后是实现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目标。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关系,相互依存的关系,但是往往企业的员工不太注重这一点,没有把自己摆在企业生死攸关的行列中,误以为所有的管理和经营是领导的事情,自己只是被动的完成领导交办的事情足以,站在自己的小角度上看自己,这也是制约发展的因素之一,未形成合力。
有人说:“你不能心平气和的来讲这些事情吗?何必大动肝火,即伤身体,又伤感情。”说实话我做不到,面对这些不良倾向,面对至企业利益和生存不顾的人,还有什么情面可以给他保留,用这种震怒表明自己的态度,表明对企业生死不顾的憎恶,希望用这种方法让一些人知道在制度面前无机可乘。就要在全体员工面前表明我的立场,就要让这个企业中的所有员工知道这种震怒的原因,把那些已经在工作中麻木的人用劲拍醒,让他知道习惯性的管理运行已经不适应了,要发现新问题,找出新办法,来解决这些新问题。
股市上全线飘红是一个喜讯,但是作为一个企业效益全面飘红,就是巨大的警示,也是灾难,现在的形势刻不容缓,在这样艰难的时刻,视而不见,我行我素,没有整体利益的观念能行吗?
我不想这样的震怒,但是在这样艰难的时刻,面对这样不正常的风气和做法,不震怒能行吗?这不是我的风范,但这确是我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