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飘溢芳香的诗句  闪烁思想的光芒──读诗人李进作品有感

(2007-10-12 05:05:17)
分类: 读书随感

  她在十年前就出版过诗集《九月的旅人》中国广播出版社出版发行,发表过大量散文,几年前还主编过一份全国发行的少儿刊物,可当你与她交谈时,她是那么地谦和、谦逊,丝毫没有现代派诗人的那种豪放或张扬,这就是李进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与李进交往时间稍长,你会知道她是一个开朗聪慧的人,虽然她已发表过上百篇作品,但在岛城女作家里她依然保持着低调,也许她曾居住过的那个小城里,大家对这样一位才女早已熟悉,可她随着老公定居岛城以后,诗人似乎主动隐退到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去。

  我和李进的初次见面,是由岛城几位著名作家的介绍,一位我尊敬的诗人对李进的作品赞誉有加,当时由于初次见面也没好意思索要她的作品。在我的观察中,作家们凑一起吃饭时,说话最少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我,另一个就是李进。前者寡言是自觉水平低,而后者则是在那里倾听和思索,从她微笑的表情里,你可以知道她在用缄默交谈。

  前不久一次见面,自己主动的要求她把作品用电子邮箱的方式发给我,以便让我对她的作品有所认识和了解,她爽快地答应了。

  她发给我的二十余篇作品,有诗歌、散文诗、散文和评论。我没有立刻打开阅读,我知道只有找出成块的时间,一气呵成地读完,才能留给自己一个相对完整的印象。就这样把这次阅读拖到“十一”黄金周的假期中。

  早晨五点钟起来,打开电脑开始阅读李进的作品,第一篇是她的一首诗《盲艺人》。“五月  盲艺人把求生的背囊搭在肩上 /手持粗糙的乐器 /音乐的语言虚幻而飘忽 /雁鸣切割着时空 /城市里的人站在乐谱里 /眼神繁杂 /感情内向……”

    也是情感内向的我,从她的诗句里触到了诗人那颗敏感和对残疾艺人的同情之心,凝炼和富有寓意的诗句里,充满了同情和爱。她写道:“五月的背景是舞台的背景 /三个盲残人流浪的指尖抚着琴弦 /绵长倾泻的曲调 /是黄河支流的一条水系 /沿着母亲苍迈的眼神 /走出清贫潦草的老屋 /与亲爱的城市相遇。//黄昏时的空气 /多像泊在渡筏上的心情啊 /后面是渐行渐远的故乡 /前面依旧是迷茫的远方 /盲艺人残缺的生命走在街上 /一生平安的人儿 / 谁看见了他们。”读到这里,耳畔仿佛响起了瞎子阿炳演奏的那首哀怨、委婉的《二泉映月》,如泣如诉。这首诗就像是给这首曲子填写的歌词,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的善良,这首诗歌深深打动了我。

  李进的《远在远方的八月》,在诗里我走进了酷热的夏日,窥见了作者的些许焦躁不安:“八月的另一边/纸上的种子停止发芽/它留下的残骸/藏在流水的光阴里/让时间护送这份宿命的偶然/一点一点感知 /虚空的八月。”在这首诗中,诗人写出了在那个特定的时期,内心的那种空虚的感觉,在诗句里描绘的是那样的透彻,彰显了诗人驾驭语言的功力。“心灵折叠成旧日的矜持/不曾飞翔/ 也未曾述说/虚掩的门扉悄无声息。”这是诗人沉甸甸的内省,动人心魄。

  《天堂的夜歌》是李进为了悼念自杀的诗人海子,挥泪写下的散文诗,在这首散文诗里,看到了作者对海子之死,充满了惋惜和哀怜,也看到了作者对生命和死亡的思索,就像她在诗的结尾处深情写道的那样:“谁在生命舞台的背后,飞越灵魂的山水,飞越书页里的岁月。语言连绵成三月的小雨,落入泥土,融入阅读者的心上。时间从终点回到起点。季节的容颜啊,生命在永远的天地间,生机无限。”看到这里我想起了马尔库·奥勒留在他的《沉思集》里面写道的那样:“永远要看到,人的一切东西是多么短暂、多么无价值。……渡过与自然一致的一小段时间,心满意足地到达你旅行的终点,正像橄榄生长成熟时落下一样,赞美创造它的自然吧,感谢营养它的那棵树吧。”诗人和哲人虽相隔百年,但他们的感觉确是出奇地相似,我们在李进浓郁的抒情中感受到了冷峻的哲理。

  散文诗《生为蝴蝶》不仅仅写出了蝴蝶的形之美,灵之美,更重要的是抒写了短暂生命被制成标本的乖戾和残酷,从而引申出“形而上”的思索,从所指跃向能指。“说不清是春天引来蝴蝶,还是蝴蝶吻醒了春天。细草芊芊的绿茵之上,花红与叶绿之间,蝴蝶著一袭炫色的羽衫……可是,蝴蝶无从知晓,招摇着的美丽容易被摧毁。更不知道,在人海浮动的凡尘里,不能随心所愿决定幕落的时间。多少笑容背后布满了陷阱,多少阳光下覆盖着残暴,还有不能预知的灭顶之灾。是的,谁,正在掠走蝴堞短短的生命,强行终止了它的呼吸。看!蝴蝶被人捕走了。活泼的生之鲜活被人揉碎,惊恐定格在一瞬,仅仅是一霎那,柔弱斑斓的生命被结束。那时,它正在寻梦。春天还未结束,翅膀还没来得及收敛,舞蹈着的快乐还未消退。蝴蝶无声的喊叫遗落在风中。”我不知道作者用蝴蝶来隐喻什么,但是蝴蝶的一生与人的一生如此的相似,所不同的是生命的时间和自然链条中的位置。自己隐隐感觉作者那充满着怜悯和善感的心。

  随电子邮件发来的,还有李进的一些散文和书评,说实话,假如有人来问我:“你喜欢李进的哪些作品?”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她的诗歌!”

  当然这不是说李进的散文和随笔或其它体裁的文章不好,但我更看好她作为诗人所具有的那种智慧和语言的力量,她的诗句飘溢着一种忧郁和芳香,在她朴实无华的诗句中,我深切感受到作者那颗闪亮的心。柯勒律治曾说过:“诗歌──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思想感情的文字再现的艺术,这种文字再现作用于我们的情感并能给人以直接的快乐;而且由己塑造出来的画面的个别部分所引起的快乐,应胜过整个画面给人带来的那种快乐。”“诗歌──是表达我们想要表达的东西的艺术,其目的在于同时表现并激起以直接的快乐为结果的内心的荡漾情绪;而且诗歌作品的每一个部分都应当给人以快乐,这种快乐按其自身的强烈程度应不亚于整个作品给人带来的那种快乐。”我在李进的诗中感受到了这种外在的快乐和震撼,但是我知道李进的忧患不仅仅在此,她那忧郁和伤感的内心世界只有作家们能感受到。

  李进还给青岛诗人姜焕发的诗集《大海,我的歌》撰写了评论,画龙点睛地写出了诗人的性格和作品的特点,把姜焕发用粗线条给勾勒出来,我看到了诗人在盐滩里那种透彻的感悟,对自己经受磨难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写出了坚毅之美,感觉到作者流畅的笔触,一气呵成。而《李老师其人其事》用最简练的笔触勾勒一位心地善良,命运多舛教师的半生,从中我读到了作为曾经是优秀教师的主人翁,面对变故和困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乐观态度,令人敬佩,我想这是作家李进把这样一个人物,展示给读者目的所在。《绝版美人》是一篇小小说,这篇作品读过以后,给人一种无尽的遐想,对于小城里那个绝代佳人,作者没有去描述,而是用外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来衬托出这位绝代佳人的芳容,作者用这种方式表现了一种美,更多地把美的真实含义留给了读者,这也是作者高明之处,所有语言对真美的描述都是不准确的,这也留给了读者最大的想象的空间。

  我无法对李进的作品逐一评点,看完她的作品,我对李进多了几分敬佩,多了几分敬重。李进作为诗人,作为岛城女作家中的一员,我相信她的潜质和她的才华,以她的勤奋不辍,不久的未来她会成为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从接活想到
后一篇:品质与性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