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参加婚礼说起

(2007-10-06 06:34:07)
分类: 杂谈闲侃

    其实这件事情我可以完全不闻不问,毕竟是年轻人自己的事情,但是这件事情却发生在自己的眼皮下,令我实在看不下眼,只好站出来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事情是这样的,在我们办事处有一批已到谈婚论嫁年龄的年轻人,这两年他们纷纷地走进了结婚的殿堂,作为单位的领导自然成为了“嘉宾”,不仅仅去帮助捧场,更重要的去扮演证婚人的角色,自己也没感觉出什么,毕竟是年轻人终身的大事,当老大哥(实际已经可以当叔叔了)成人之美何乐而不为之。办事处的同事们也一同前往,给婚庆的大喜日子添几分热闹。

    今年,十一“黄金周”,办事处的另一位同事也要结婚了,证婚人自然跑不了又是我,但是我听说同事们几乎是没有去的,问了以下原因,一大半利用黄金周出去旅游,另一些人则有着不同的理由都回避了,让我们这位即将步入结婚殿堂的同事好不高兴,据说是难过了半天,不理解同事们为何都不去了。不仅仅是她不理解,我听说了以后也为她鸣不平,其他同事结婚大家都去捧场,到了自己竟然是这样,着实感觉有点厚此薄彼。

    论同事的为人无可挑剔,论她的工作敬业精神,更是可圈可点,无懈可击。为何出现这样的情况?百思不得其解。我个人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是一个不好的苗头,是大家对情谊的一种疏远,是内心深处自私本质的闪现,更是一种势利眼的表现。

知道大家为凑份子而为难,知道大家经济还不算富裕,但这些都构成不了不去参加婚礼的直接原因,我们假如从结婚人的角度去考虑,我们从大众的人情往来的一般性理解上考虑,我们这种回避是否显得不近人情,人结婚一生中只有一次,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件最大的事情,这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我们的参加是对她的一种支持和增强她面对未来的信心。更何况人家并没有在“凑份子”上有什么样的要求。

    这两天我也在报纸上看到了一些报道,说今年黄金周的婚庆,一些人点“凑份子”钱点的手发抖。其实完全可以不必如此这样,中国有句成语:“量力而行”何必打肿脸充胖子,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来看,有条件多点,没条件少点,在我看不给也成,就是困难大家理解,去帮助说句吉祥的话和祝福的话总可以吧。婚礼本身就是要一个气氛,要一个喜庆。当然举办婚礼的新人更应该量力为出,不应该一味的追求奢侈,盲目攀比。更不能把“份子钱”当成敛财的机会。

    现在的婚礼在追求奢华的大背景下,也逐渐的开始变味了,造成了参加婚礼人的心理恐慌,误认为自己拿了一个百八十元,无颜去参加婚礼,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这已经背离了婚礼真实的内涵,前面我已经说过了,婚礼要的是氛围和热闹的场景,要的是一种热烈而祥和的气氛,要的是一种喜庆和甜蜜,他与每一个参加婚礼人的“表示”无关。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自己结婚时的景象,在那个特殊的日子里,自己的工资不足三十元,家里面也并不富裕,同事们接到婚礼请柬后,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别看区区的几元或十几元,都凝聚着同事们的一份情意,大家聚在一起好不热闹。

    那个时候没有考虑谁给钱多和少,只要大家合得来,没钱也无所谓,而且当时家里面的老人主张一律不要别人的“彩礼”,就这样一转眼过去了二十多年了,也没感觉自己的婚礼有多寒酸,也同样是热热闹闹的过去了,现在我们已经成为老夫老妻,更感觉婚宴的形式简洁、热闹为好,现在的奢华在我看来还是一种形式主义的东西,是一种虚荣的做法。那才是劳民伤财。

    无论怎样,婚礼还是要去地,毕竟是终身大事,假如一个人都用钱来衡量能否前往,我建议就别勉强了,但是,你想到了将来的自己及你的孩子,大家都这样与你想法相同的话,情况又会是怎样?我希望大家读懂这句话:“情义无价”。

    真诚的祝福我们这位同事相亲相爱,幸福永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说“无车日”
后一篇:前一阵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