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管窥一见
管窥一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8,379
  • 关注人气:69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无车日”

(2007-10-05 09:02:36)
分类: 感悟生活

    汽车工业的兴起,带动了一大批相关的企业,给人的感觉不仅仅是双赢,而是多赢。一时间国家看好,地方政府看好,纷纷引资筑巢,随之而来的是汽车品种的多样化,紧接着是汽车价位向市民倾斜的优惠化,成千上万辆车子,从生产线上下来,便急匆匆的驰往城市和乡间的大街小巷,甚是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一时间老百姓感觉买不起房子,但买“流动的房子”不成问题,就连我们这个不到二十人的单位,就有几位员工买了私家车。

    我们的管理者在汽车发展的过程中,只看到了汽车工业的发展,带动了钢铁行业、机械加工行业、橡胶化工行业、交通运输行业、保险行业等等,但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汽车工业飞速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能源的急速消耗,大气污染的急速增加,对人畜健康的巨大威胁,道路交通的不合时宜,拥堵的交通不仅仅没给百姓带来便利,而是在百姓的心中添了一分堵。

    我想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我们的管理着隐隐感觉出,急速发展所带来的弊端。所以在百姓中提倡“无车日”,在我的感觉中这是一个讽刺,居然在报纸上赫然写着“还地球一天纯净,还城市一天畅通,还市民一天宁静”这与我们发展汽车工业的初衷相悖。

    就在无车日的日子里,没有感觉到畅通,没有感觉到宁静,倒是看到了四处堵车的不协调的一幕。有一位博友,在她的博文中写道的那样:“在一个没红绿灯的十字路口,愣是堵了半个多小时,无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时间一分一分过去,车上乘客,离家不算太远的,陆续下车,可我还有好几站。车上的人,看来是已对路遇这种状况司空见惯了,纷纷打电话发短信,甚至玩手机游戏,后面一男人更乐,打电话道:我被堵在路上了……啊……不是,我怎么会故意地晚回家?不就是做个饭吗,我能是那样的人嘛……”这就是对现代交通的一个写实。

    估计管理者在选择“无车日”日子的问题上也忽视了,那几天正逢中秋和国庆节的到来,大批市民纷纷外出抢购节日物品,大批业务单位趁机走访业务,一时间马路上是人满为患,汽车是排成了十里长龙,更准确的形容是水泄不通。难怪小城记者撰文《无车日为何堵车》,不堵才见鬼了哪。

    在中央一台的节目中看到,央视记者采访清华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人家导师说得好:“无车日是一种形式,如何把这种形式变为治理的措施,是我们管理者的要着重考虑的问题”。说得好,没有配套的措施,盲目发展势必引起后患。现在的汽车简直像蝗虫一样的可怕了。

    昨天朋友打来电话,他在省城让朋友给他从小城买了一些新鲜海产品,准备在省城走访业务,岂不知在通往省车的甘肃公路上发生了重大交通事故,整个高速路为此堵了整整将近八个小时,宋海县的车到了以后,巷子里的祸害显影全部死掉,损失惨重。交通工具没有感觉出便捷,到成为闹心的事情,汽车没有翅膀,堵在那里没辙。为此对他深表同情,建议他回来时乘火车,他回答道:“火车票现在是一票难求”,这就是中国交通的现状。

    是呀,我们没有考虑到中国人多的元素,人多需求量就大,生产发展的空间就大,就是一个难得的商机,但是汽车假若在中国人均拥有量达到十分之一,想象到会是什么样的景象,难道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在我们管理者的脑海中从未想到过?都说国外汽车多,都愿意向他们学习,但你知道人家国家人口是多少,人家人口占土地面积的多少,这算下来我们与他们无法相比,人家即便这样,他们还在极力发展公共交通,尽量减少汽车造成的拥堵。在英国大排气量的汽车被禁止进入市中心,为的是考虑到百姓的身体健康问题,假如强行进入将受到高额的收费。

    发达国家已经把这些问题摆在城市管理中的首要位置,而我们的做法还是临时包裹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一种前瞻性,赶形势,随大流,不切实际。“无车日”虽然是一个好的做法,但还是流于形式,对交通治理无关痛痒,感觉不到无车日给百姓带来的实惠。记得我在这之前,我在博客上谈到过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所带来的诸多问题,这次借着“无车日”老调重弹,不是为了别的,看到像蝗虫一样多的汽车,我们的管理者在不治理,后果不堪设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