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一次的感觉到自己时常用感情冲动办事,只有事后才感觉到这种冲动的愚蠢,但是性格已经决定了自己的这种冲动,自己总认为这是为真理和正义而坦言,为自己的事业而在所不惜,但是到头来知道,自己所有的努力是一厢情愿。
在世上所有的事情,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随着感觉程度的不同,随着对事情的观察角度不同,随着对承担责任轻重的角度的不同,自然而然的有着决然不一样的认识结果,感觉也就有了很大的差异。
有人说我喜欢钻牛角尖,人很固执,我不否认这些看法,但是他们没有从我的角度去看这些固执的背后是什么。为什么在一些问题上如此的固执,如果为事业的顺利发展而固执来说的话,我个人认为这种固执是必需的,这是一种信念和坚持原则的基本底线,这种固执对于我个人没有私利在其中,是从大局招眼,是从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大处着想,所以感觉无私而无畏。
我知道对于我的固执坚持的问题,在一些人的感觉中就是顽固不化,就是一种对于他们来看的本位主义,自己最后坚持的对于他们来看百思不可理解,因为他们站在他们的角度,他们的感觉与你的差距拉得很远很远。
我知道他们自誉为“至高无上”,因为他们统领着全局,即便在我认为他们是“不是庐山真面目,只怨身在庐山中”,但是对于他们不可能接受这样的观念,他们开口闭口就是全局,所有的一切都要为全局服务,以正因为这样服从高于异议,这就是我们一直沿用的组织原则,岂不知这也是他们的固执。
我们总在讲,遇事要讲科学,要遵循科学规律,但是当现实摆在面前,当制定的做事原则已经背离了科学二字时,当你用直言不讳的方式告诉他们时,你会发现他们也同样会像我一样的找出若干个理由,来印证自己的正确,即便你把发现的缺憾明确地指了出来,他也会辩解道,这是共性和个性不同所造成的结果,我的观点成为了个性,自然在共性面前显得形单影只。
不否认自己的固执,也不否认观察角度的不同,问题是这种固执的目的为了谁?本位主义对于我个人有什么样的好处?让从事的工作在一个更科学、更顺畅的环境中不好吗?当你发现原则从它的建立之日起,就存在着缺陷,你能够听之任之吗?我做不到,这就是性格决定命运的残酷现实。
时而自己的感觉也会有短暂的“溃塌”,也会为自己坚持的观点发生动摇,何必?这又与你有何关系,你这不是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吗?成败与你一点也不相关,服从不就行了吗,这种坚持在大环境下变得毫无意义,人家感觉你固执也就有了道理,即便大家死在政策的失误上,对你来讲没有损失,你可以到另外一个地方继续你的工作,何必这样的不依不饶。
但是,假若每一个人都这样去想,都感觉事不关己,都随波逐流,没有正义感和事业心,这项事业能继续吗?
我知道一些人做得比我好,比我圆滑,让我们的领导感觉他就像一只乖巧的小绵羊,显得既可爱,又可亲。还有那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人,也在那些昏庸的人眼里成为了座上客,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人才。唯有像我这样顽固不化的人,最令人厌恶,最让人头痛。我知道造成这种感觉的原因很正常,中国历史上像这样的例子,真的可以说举不胜举。
不是说我有多对,是谈了一个角度问题,每个人的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自然观念和认识程度就不同,很自然,无可非议。但是在工作的实际中,我们在没有共性的经验前提下,对一些在我看来与科学管理相悖的做法,坚持我自己的看法不对吗?为何双方不一起反省自己,把对方的观念带到自己的观念中去运算和融合,找到解决问题的相对看法,达成相对的共识,至今谁也没有退却一步,大家都在为自己坚持着。
细细想来,大家都以自己为中心点,都在坚持自己的观念,其实大家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这种坚持只代表自己的观念,正像霍布斯在他的《利维坦》中说到的那样:“在一个政治团体中,如果代表者是一个人时,他代表该团体的人格所做出的在特许状或法律中没有根据的任何行为,都是他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该团体的行为,或该团体中他本人以外的任何成员的行为,因为越出特许状或法律限度以外之后,他便不代表任何人而只代表他自己的人格。”看到这里我们认为不是吗?既然都是个人的观点,既然都代表不了共性,这种坚持显得有些无聊。
其实,自己也曾经想过,在现如今的情况下,观察角度的不同,最终的实质是观念的不同,自己追寻一种共识也是不切实际,我之所以在此写出自己的看法,不过是一种“排遣法”把自己那种压抑,用文字的方式来排解掉,知道自己所有的感觉,不过是自己的个人行为,不代表大家,虽然也听到过同样的声音,但这一却都最终归于自己所为,假如我们上级的那位大员看到这篇自己的感触,全当是我放了一个臭屁,别介意,生理现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