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酒后失态

(2007-08-06 06:42:32)
分类: 杂谈闲侃

    记得年轻时经常会为了一些现在看起来不值一提的事情“认真”,特别是当时自己不胜酒力,在有酒的情况下,可能是酒精的原因,对自己看不惯的事情,更是不依不饶,针锋相对,最后弄得一塌糊涂,自己还以为是为捍卫真理而作的不懈努力,岂不知是自己身体内部的酒精起了作用,把自己的情绪失控看成了“主张正义”。

    事隔若干年以后,时而自己会想起年轻时自己经常犯的错误,而且有时错误自己都觉得不可饶恕,在当时的情况下大家都容忍了,所以从那时起力图自己不会在酒精作用下干一些与身份不同的事情,把话讲明白了就是酒后尽量不失态,学会控制自己。都说一个人什么时候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就学会成熟了,但细细分析自己还是“修炼”得不够,酒后时时会产生一种冲动的想法,因为自己学会尽早离开,才免于制造出一些麻烦。

    近来莫名其妙的又一种酒后冲动的感觉,前些日子借着酒劲试图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让别人去理解,实际上正确与否不在于别人说什么,而在于你对这件事情的一种态度,你的观点和认识只代表你自己,你没有权利让别人对你认为的观点来表示什么,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一个事物的看法各有不同,自己强制性希望得到理解也是一种不理智的表现。

    今天在家随意翻看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波兰的切斯瓦夫"米沃什的《米沃什词典》,其中就有它的一段对喝酒的解释,感觉是在说我,找到了自己喝酒出现问题的缘由,也正是看到了他对酒的解释,自然而然地想起了自己的喝酒经历,在自己无意识中已经成为了一个“酗酒者”,下面请看米沃什的解释:

    “ALCOHOL(烈酒)……这样的往昔压在我心头。在许多个世纪里我们这个民族一直被酗酒所困惑。但我开始喝酒并不早。我第一次闹酒是在咂奇蛇饭庄庆祝我们高中毕业的宴会上。

    我真正开始好酒是在华沙被占领期间。我的酒友是我的未来的妻子扬卡,还有耶日"安德烈耶夫斯基。耶日渐渐变得嗜酒如命,并且患上了肝硬化,他最终被这种病夺走了性命。能够保持一个健康的肝脏一直活到老年,算得上是一种悲哀的胜利,尤其是因为这不是我爱惜肝脏的结果,而我的基因使然。我沉缅于酒,不过我总是留心将工作时间与撒开来喝酒的时间区分开来。我喝得最多的是伏特加。在法国,我也和葡萄酒;在美国,我也喝布尔朋威士忌。

    酒精的最大坏处是它能把我们变成傻瓜。然而我们内心睁着一双清醒的眼睛,事后将我们的丑态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对自己的良好评价会因此而被毁掉。这使人感到耻辱,恨不得有人教训自己一顿。这提醒我们,无论我们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我们身上的愚蠢都会将他们暗中破坏。因此我们不必硬充好汉。畅饮之后是耻辱,还有后怕。比如说,一想起自己醉酒之后对德国人进行的无意义的挑衅你怎能不后怕。

    醉鬼邋里邋遢,惹人讨厌,这是常事。在作家中间,我亲眼瞧见过瓦底斯瓦夫"布洛涅夫斯基和马列克"华斯科的醉态。此外,奥斯卡"米沃什曾给我讲过叶赛宁在巴黎的醉态展览。这些例子本来足以说服我戒酒,但是老天爷呀,我的多少代祖先都为我不要贪杯而干过杯。我想象不出一个贡布罗维奇家的醉汉,他若不是有备而来他就不会来。

    或许(这只是假设)在波兰人的内心深处,他们根本不喜欢自己,因为他们记得自己的醉态。是这样吗?”

    米沃什这段精辟的论述,不像是在谈论波兰人的喝酒习俗的由来已久,像是在形象地描述了今天我的一种状态,当然这种状态已经令很多人忍无可忍了,特别是自己的家人,虽然我不承认自己是一个酗酒者,但时不时地醉酒状态已经让他们失望至极。自己很难看到自己醉酒的相貌,感觉已是清醒,谈吐自如,那不过是自己的感觉,在外人来说你的表现已经超越了平时的感觉,在他们看来就是失常。

    现在想一下,酒后不能按平时自己的做事方法来处理,就算作是醉酒状态吧?不过自己也时常感觉到在一定量的酒精作用下,自己的思路和想象会“超常”的活跃,有一些东西也正是在这种状态下一气呵成,当然这是在不影响大脑思维的情况下,更多的时候酒精成为了深睡眠的一种催化剂,自己感觉在一个心情比较好的场合,能够畅饮一杯,带着满心的欢喜,回到家中,倒在床上,美美的睡上一觉,也是一件非常之美的事情,最起码能够在一个短暂的时间内,忘掉所有的痛苦和烦恼,在我看来这也算人的心理自我调整的一种“康复作用”。当然这并不是为自己醉酒而开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