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游山玩水 |
回程的机票是下午的,上午的时间肯定是到上海保障互助会去学习,这也是自己形成一种习惯,自己总结为:找不到发展的目标到上海,失去发展的魄力到南京,脑子无限膨胀到天津,自己觉得沾沾自喜到北京。这些观念是自己从事自己事业十年来的感触。
上海的同仁做事与他们特有的风格很相像,认真、精细、不断地思索,一件事情在他们那里不仅仅是贯彻执行,而且还能够找出它的共性与个性的不同,取长补短,发扬壮大,每次我去学习都能感受到他们的新思路,给你一种启示和灵感,也正像我认识的一位专业人士说的那样,上海人做事有板有眼,让人感觉放心和舒服,他们才是真正引领这项事业发展的方向。
为什么说失去发展的魄力到南京,因为南京的同仁一贯以大刀阔斧式的工作方式来做事情,给人的感觉魄力十足,无论是计划的设计上,还是在资金的增值上,都有着大胆的尝试,而且收效显著,从电话的交谈中知道今年前三个月,他们资金的增值幅度达到50%,八位数的增长你可想而知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这也算是一个奇迹,同行业中的奇迹。
天津的朋友一贯以稳健著称,看似不温不火的他,有着很深厚的城府,看问题可以说是一针见血,这也是我十分敬佩他的原因之一,论年龄他长我几岁,但论工作经验和老道的程度,自残不如。也只有这位大哥时时地提醒我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一阵子脑子发热,干一些看似风光实际上是劳民伤财的事情,用他的话说:“不值”,事后想象也确实就是这个道理,后来想想自己的幼稚,原于自己的不思进取。
北京人做事要不然就是不做,一旦决定去做了,肯定是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把这件事情做大做强,他们成立的时间与我们差不多,但业务规模和业务总量都是我们无法比拟的,虽然说是北京的职工总数比小城的多,但这里不仅仅是这个原因,他们的工作力度和做事的决心铸久了这个事业的发展深度和广度,每次到北京去听听他们业务说出来的数据,自己心里就明白了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规模,曾有的那一点傲气也会立刻消失,在他们面前只能是谦恭。
讲实话从内心里自己更佩服上海人的做事态度,在我们的相互交谈中发现在当前的形势下,面对的困难和问题基本是相同的,但与我们不同的是他们在这之前已经作了相应的准备,当问题摆在面前的时候,他们只是启动已经准备好的方案而已,不像我们如临大敌,有天崩地裂的感觉,这就是差距,这就是技不如人的地方。
记得前几年我曾两次从上海学习回来向有关部门递交了考察报告,就上海同仁的一些好的管理经验和做法谈了自己的设想,但随着报告的石沉大海,自己也就没有在去用心的力争,毕竟自己知道属于你自己的工作,非要让别人和你有同样的感觉可能吗?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这就是发展的硬道理,借助外力是下策,知道自己时常犯这样低级的错误。
这次学习真的感觉又时耳目一新,通过学习自己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在回来的路上自己还不停的在想这些事情,既想这样,又想那样,感觉是很冲动。其实在写这篇东西的时候知道自己又翻了什么毛病,盲目冲动。用自己常有的做法就是学习后感动,回来后激动,等待不到消息,开始松动,最后结果是不动。
做不了大事情的原因就是没有恒心,在困难面前知难而退,总感觉不是自己的事情,惹得上面领导烦不值,有小富即安的想法,其实也没有做到小富即安的水平,总感觉还是摇摇欲坠,如履薄冰的感觉。
无论怎样还要去做点事情,不然怎能对得起“父老乡亲”,对得起热情接待我的上海同仁,对于发展并不复杂,用一个字就可以来概括,那就是干字,所有的一切都是从这里开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