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围观试衣间视频需要一个正确的姿势

(2015-07-16 02:00:50)
分类: 时评

耒阳文联主席的几首烂诗,应该感谢被优衣库试衣间“夺爱”的目光,后者好像是前者连夜搬来的救兵,瞬间就将无数手机屏幕刷爆。当然,二者毫无联系,只能说,无论文联主席的诗才有多么惊世骇俗,也比不上人类对于大尺度情色真人秀的窥探欲望。


肇始于7月14日深夜的优衣库试衣间视频事件,到目前为止所有的“故事”都是猜测。它有可能类似2008年的艳照门事件,属于私人不雅视频意外流出;也有可能类似前不久的“人贩一律判死”,是一起精心策划的商业营销事件,只是这一回它利用的不是人类的同情心,而是人人皆有的动物本能。


从表象上看,有很多“证据”指向涉事商家优衣库是幕后主使,比如有“数据控”计算出事件为优衣库“免费做了市值1200万的广告”,有“柯南控”指出视频男女主角“动作娴熟、神态自如,丝毫没有担心被外人撞见的紧张感,完全就是在表演”,以及视频背景声清晰可辨的“欢迎光临优衣库三里屯店”等等。于是无数网友在满足了自己的窥私欲之后,纷纷对优衣库及当事男女挥起了道德大棒。


若此事果真是刻意而为的商业营销,那就不仅仅是低俗的问题,而是明目张胆地对抗中国现行法律。优衣库作为一个知名服装品牌,应该知道玩火玩到这种程度将承担多大的法律风险——首先将受到《刑法》中“传播淫秽物品罪”的严惩,其次将面临《广告法》规定的巨额罚款。


目前北京警方已介入调查,真相未明之前,任何一个故事版本哪怕再“合乎情理”,也是臆想和推断。故而,此时对事件中任何一方进行舆论审判,都有可能造成误伤。如果说现阶段此事有评论价值,窃以为只能指向视频围观者的表现。


无论围观试衣间视频有多么欢乐,从人性角度而言都是一件不怎么光彩的事情。而视频在微信、微博上的疯狂传播,以及视频被删除之后满屏的“跪求种子”、市民到优衣库拍照参观、相干不相干的商家都在借势营销等等,则让事态呈现出愈发光怪陆离的景象。

 

如上所述,窥探男女欢愉的私密场景是人类天性使然,只要不是主观恶意,就无可厚非。但这样的围观,到底有没有一个底线?


人非圣贤,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人在朋友圈看到香艳视频时都克制住冲动不去点击,但一个随手转发,性质就可能改变——你怎么能肯定这就是个供人观赏的情色短片,而不是被人恶意上传的公民隐私?尽管我们可以说,在试衣间这样的准公共场所行男女之事有伤风化,可能还涉嫌违法,但“坏人”的权利也是权利。若警方调查证明事件无涉营销,则视频中人多半是受害者,基于网络社交软件的传播特点,一个随手转发对当事人的伤害是难以估量的。


最可怕的是随之而来的“人肉”,这是预设立场的攻击性行为。经验告诉我们,人肉搜索极易造成误伤,之前已有多起人肉事件发生剧情反转,当事人被“扒皮抽筋”后,人们才发现攻击目标错误,然而伤害后果业已造成,无可挽回。真相未明之际,即便心中道德优越感再不可抑制,也不能对当事人发动实质性攻击。


优衣库昨日回应试衣间视频事件,在否认营销炒作的同时,提醒消费者遵守社会公德,“正确使用试衣间”。这又遭到了相当一部分网友的调侃:如何使用才算“正确”?“正确使用试衣间”当然是一个有些无厘头的提醒,但围观试衣间视频这起公共事件,却需要一个正确的姿势。

 

第一,视频看就看了,这不丢人,但也不值得炫耀,更不应大范围传播;第二,没弄清真相之前,不要随便开启人肉搜索等攻击模式,以免误伤无辜;第三,不靠谱的猜测适可而止,这事儿若真的是恶俗营销,你心中那点儿面目可疑的道德感和正义感,就恰好成为被商家利用的棋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