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单兵突进的“以技养医”注定要失败

(2015-04-08 00:50:58)
分类: 时评

从3月25日到3月31日,重庆医改仅仅持续7天便宣告结束。这场以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为内容的医改,因大幅度增加了部分患者经济负担,引起了部分市民上街抵制。医改相关推动部门向公众道歉,并承认“考虑不周”。(《新京报》4月7日)

 

一个医改方案实施仅7天便告夭折,在迄今为止所有地方版的医改中,算得上是最短命了。

 

重庆此次医改,主要基于一份名为《重庆市医疗服务项目价格(2014年版)》的政府文件,根据该文件,重庆市各公立医院诊查、护理、治疗、手术类项目价格分别提高30%、30%、13%和13%。新价格实施之后,挂号费涨了一倍;做一个简单的阑尾炎手术,患者就要比从前多支付600元;尿毒症患者做透析,每月得多掏1000多元。

 

不改革还好,一改革患者负担更重,这样的医改算哪门子医改?听听病人是怎么说的:“你们医院太贪婪了,要吃了我们吗?”面对患者的责问,医院的医生和护士都面红耳赤、抬不起头。这样的医改,不失败才怪。

 

重庆有关方面在总结失败原因时,认为本次医改大方向是正确的,只是“考虑不周”,没有做到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这当然是失败原因之一,医疗服务价格上去了,药价却没降下来,医保报销政策也未作相应调整,其结果是患者负担不减反增,看病得花更多的钱。市民上街抵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没有做到“三医”联动并非重庆医改失败的根本,就算做到了联动,满意的也只是医院和医生,而不是患者。重庆的这个医改方案,明眼人一看便知,叫“以技养医”。“以技养医”当然要比“以药养医”好,适当提高诊疗费用,让医生可以凭借一技之长获得一份体面的收入,而不必再充当药企的推销员。但站在患者的立场上,这样的改革意义有限——无论“以药养医”还是“以技养医”,说到底都是“以患养医”,羊毛出在羊身上,无非是剪羊毛的部位不同。

 

“以技养医”较之于“以药养医”虽然是一种更加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但要说它就是医改的大方向,恐怕还远远谈不上。医改的最终目标,是要解决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用官方的话说,是要“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显然,“以技养医”与医改的最终目标相距甚远,严格说来两者追求的并非同一目标。

 

看病就得花钱,如果不解决好“羊毛出在谁身上”这个问题,即便“养医”的机制理得再顺,“看病贵”这个问题也永远无解。而重庆医改的思路,依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并且“剪羊毛”下手比从前更狠。

 

如果说重庆医改失败有什么“苦衷”,那就是医保基金存在缺口,而“财政补贴面临较大压力”,以至于无法实现“三医”联动,“以技养医”的改革就此变成了从患者口袋里多掏钱。这就涉及到医改的核心问题,即政府必须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让“羊毛”更多由公共财政承担。缺少了这个大前提、大方向,什么样的医改都不会获得民众认可。

 

重庆医改岂止是改革方向上有问题,程序上也存在严重瑕疵。一个单方面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的改革方案,没有广泛征求市民意见,没有召开任何形式的听证会,由医疗卫生部门主导定价,物价局一拍板,方案就出台、实施了。这样的“医改”最终让患者沦为待宰的羔羊,一点都不奇怪,其“短命”也是早就注定了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