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警察理发公款埋单
(2014-09-12 22:31:06)分类: 时评 |
深圳罗湖公安分局一项预算将近200万元的民警理发服务项目招标,结果公布后引起市民质疑:三家投标公司中只有一家美容美发公司,另外两家分别是深圳市川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泰咨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与理发服务有什么关系呢?有市民怀疑该项目存在围标的嫌疑。此外,2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民警理发是否合适?(《南方都市报》9月12日)
警察理发服务列入政府采购项目,还是头一次听说。并且,这项政府采购疑点颇多:中标公司此前就一直为民警理发,而其他两家公司都是“恰好”在竞标前变更了经营范围,增加了个人形象设计及美发;高达数百万元的政府采购项目,3家公司报价相差不过数千元,以至于中标价接近于预算最高限;深圳罗湖公安分局负责人称该局共有2170名民警,按照每月理发3次、每次13元,两年合同期下来就是203万元——每月理发3次,就是割韭菜也不用割得这么勤吧!
采购程序上的瑕疵和警察理发次数多寡还在其次,此事最令人纠结之处在于,警察理发该不该由公款埋单?罗湖公安分局负责人给出了可以由财政资金埋单的两个理由,一个是《人民警察条例》对警察头发修剪的标准作出了要求——这个我们是知道的,但对仪容仪表提出要求、作出规定的职业有很多,如军人、教师等,这些从业人员理发是不是都得由公款埋单?
另一个理由是“小理发室还是公安部提出的‘五小工程’(小伙房、小健身房、小理发室、小娱乐室、小图书室)之一”。据笔者所知,公安部“五小工程”旨在关爱基层民警,尽可能为他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作提供便利,但并不是说都得搞成免费午餐。这就像很多政府机关都有自己的食堂,可员工在食堂就餐也是要自己掏腰包的,如果食堂饭菜过于质优价廉,还会受到老百姓的质疑。
警察洗剪吹一次13元,参照市场价算是很便宜了。但问题不在于花钱多少,而在于公款理发能不能成为警察福利。刚刚过去的中秋节,不少“体制内”人士抱怨如今过节连月饼都不发了,舆论也就此打起了口水仗,有人就问,私企过节发福利没人管,为什么政府机关过节发福利就不行?太没人情味儿了。其实不是几个月饼的问题,也不是纳税人不愿多花一点钱让警察同志保持良好形象,而是政府机关的福利与私企福利在来源上有本质不同——前者来自于们公民纳税,应受到必要约束,后者则是企业有权自主支配的经营利润。
公职人员当然也应该享有正常的福利,可哪些福利属于“正常福利”,该以何种标准发放,却无社会各界认可的规则可循,一些“体制内”的福利经常搞得不清不楚。就比如深圳市罗湖区的警察理发福利,说是一个月3次每次不超过13元,可又与商家约定警察可刷卡享受电发、焗油、美容等服务,这就意味着正常理发花不完的钱可用于其他高消费项目,如此一来“理发福利”就扩大化了。现实中公职人员福利之乱又岂只一个“理发福利”?有些单位种种福利加到一块儿比工资还高,有些地方明目张胆地给公务员提供远低于市场价的福利房,以至于“福利腐败”成为反腐领域的新名词。
最近公务员喊穷叫苦的新闻又多了起来,有媒体呼吁“公务员工资该涨还得涨”。公职人员也是劳动者,也应与其他社会群体共同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工资该涨还得涨”这话没错,问题是如何判断该涨不该涨?如果公务员各项收入是透明公开的,经得起纳税人的审视,要求涨工资就有足够的说服力;如果只是拿“N年未涨工资”说事,却避而不谈工资条之外享受了多少纳税人看不清的福利,就无怪乎在公务员涨工资这个话题上民间和官方总是陷入鸡同鸭讲的窘境。
前一篇:按市场价双倍征税形同抢劫
后一篇:警惕教师节送礼背后的“合法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