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票腐败缘于政府账本晒得不彻底

(2014-05-14 22:06:39)
分类: 时评
自中央八项规定、六条禁令出台以来,公款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遏制。然而,记者通过采访和实地走访发现,当前在发票上做文章、利用发票进行公款消费的公职人员、国企管理人员仍不在少数,发票也上演了一幕幕“变形记”。一些基层干部表示,其实他们很多情况下都是将餐费报销成了办公用品,这层窗户纸大家都不愿意捅破。(新华社5月13日)

“办公用品”成为报销公款消费的一个筐,这层窗户纸无论捅不捅破,“窗户”里面的那点事儿,老百姓也是心知肚明的。如今的一些大型商场、超市,如果工商、税务部门有心查一查,发票中“办公用品”估计要占到相当大的比例。

笔者就亲眼目睹过若干次开“办公用品”发票的场景。其中有一次,在某大型卖场总服务台,一男子推着一车烟酒补品要求开发票,营业员很识趣地问:“开什么?”“办公用品。”“对不起,我们这儿不能开办公用品。”“那能开什么?”“超市里有的都能开,但必须是具体的商品。”“那就开打印机吧。不,开A4纸。”我估计上次开的打印机,这回得换个品种。就那一车东西的价格,要是都买A4纸,估计能堆满半间屋子。

新闻中说,八项规定之后,公款消费开发票有很多潜规则,什么“巧立名目”、“化整为零”、“空手套白狼”……其实,这些发票潜规则八项规定之前就有,只是八项规定之后更加猖獗了。比如公款吃喝,一是中央有禁令,二是账目要公开,因此各方面盯得很紧。有些地方三公经费公开做得比较好,财务审查也很严格,公务宴请吃的什么菜、喝的什么酒、请的什么人,发票上都得标明,否则报不了账。这样一来,若再想像原来那样山吃海喝,就得在开发票上想些办法。将餐费报销成办公用品,即是瞒天过海的手段之一。

形形色色的“发票腐败”,其危害性不仅指向三公消费监管的漏洞,架空了中央禁令,助长了官场奢靡浪费之风,而且为腐败分子侵吞公共财政资金大开方便之门。海南儋州原市委常委、秘书长权晓辉利用职务便利,将公款报销作为敛财手段,其在儋州市任职4年多,公款消费报销共计404.94万元。这么大一笔钱,多数不是被权晓辉吃了喝了,而是落进了他个人的腰包。

有专家指出,要遏制“发票腐败”,必须堵住公款消费报销的制度漏洞,除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加强监管外,还需要税务、工商等部门联动,整治开具虚假发票的“问题企业”。这诚然有必要,但仅仅盯着一张发票,笔者以为还远远不够。并且,这件事做起来也很麻烦——首先,“办公用品”本身就是一笔糊涂账,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要弄清楚某个单位的A4纸是被用来打印材料了,还是被吃了喝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次,要不要开发票是消费者的自主选择,商家若想玩移花接木的把戏,相关部门很难找到把柄。

公款消费之所以可以在“餐费”与“办公用品”之间玩乾坤大挪移,根子还在于公共财政运作不够透明。如今各级政府部门都被要求公开三公经费清单,这样的“重点突破”本意是好的,效果也很明显,但若“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就给各种隐性的“三公腐败”留下了闪转腾挪的空间。岂止是办公用品?日前有媒体报道,广州某些区县一年的会议费高得吓人,堪称“第四公”,而且不少公款吃喝的花费就藏在会议费的账单里。

晒政府账本不能只晒三公经费,所有政府花钱项目都应对社会公开。遏制“发票腐败”,需要政府财政预决算更大程度、更为细致的公开透明。如果都像四川巴中市白庙乡曾经实施的“政府全裸”那样,连“花1.5元买信纸”这样细小的政府花钱项目也广而告之,官员公款吃喝的花费还能隐身在“办公用品”里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