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点滴还是吃药?一个艰难的选择

(2013-09-09 01:01:07)
分类: 时评

“能吃药最好不打针,能打针最好不挂水。”这是每一所医学院课堂上老师都会向学生传授的至理名言。然而现实的治疗环境中,输液的使用却和医学院老师所教授的理念大相径庭。2011年我国输液市场容量在100亿瓶(袋)以上,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高于国际上人均2.5~3.3瓶的水平。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保守估计,我国每年最少有10万人因输液丧命。(《21世纪经济报道》9月8日)

 

输液的好处是见效快,坏处是长期输液容易产生抗药性,导致“输液依赖”。过度输液的危害性还在于,输液过程较之口服药和肌肉注射在操作上要复杂得多,出现医疗差错的风险更大,所谓“因输液丧命”,多半由此产生。因此,得个头疼脑热的小病就去打点滴,在医学理论上肯定是不理智的行为。

 

这则新闻将中国成“输液大国”的个中缘由归结于以药养医的体制性弊病——静脉注射药品的价格大多高于口服药,而医药代表给医院和医生的返点(即回扣)也远高于口服药,因此医生一般都会推荐病人首选输液治疗。我们都知道,医生的话对病人而言就是圣旨。

 

这肯定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不是全部。以笔者个人经历而言,输液有时候是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行为。

 

本人有牙疼的老毛病,工作压力大、睡眠不好就容易犯,疼起来很要命。其实也算不上大病,吃点止疼药、消炎药,休息个十天半月肯定好,但我每次犯病都坚持去医院挂吊瓶。原因很简单:我根本就生不起“休息十天半月”的病,每天一睁眼就会想起还不完的房贷,哪还好意思躺在家里养病?虽说每回输液要花掉二三百元,而吃药只需二三十元,但输液两三天就能搞定,工作和收入基本不受影响。都说医生见钱眼开,明明吃药就能治好的病非要输液,我还要感谢医生帮我省钱呢!

 

估计医生最欢迎像我这样的病人,都不用做思想工作,就会主动要求打点滴。因此我认为,国人逢病就输液并不都是以药养医的利益链造成的,与国人生存压力大所导致的病不起、歇不起的焦虑心态有很大关系。在我看来,输液见效快这“一俊”,完全可以遮住“百丑”。

 

我这辈子是很难看到和吊瓶说再见的希望了,就算不会“输液死”,然而长期泡在抗生素里,练就了一身“百药不侵”的神功,如果哪一天不幸得了什么重病,一般的药物恐怕很难起作用,没准儿就会出现专家所说的“重症感染无药可用”的险状。我只是希望,医生在给儿童看病时手下留情,能不输液就不要输液,孩子们有的是“自愈”的时间。此外,等孩子们长大时,房价不要那么高,工作不要那么累,工资增长速度能赶得上CPI,万一生病了,可以放心大胆地请假休息,不必为打点滴还是吃药而纠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