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不好吃干吗要保护
(2013-07-09 01:15:57)分类: 时评 |
标题上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一位官员说的——7月7日的央视《新闻调查》节目中,国际淡水豚类专家、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丁透露:“有一次见过一个地方官员,这个地方官员问我,他说江豚好不好吃?我当时很无语,不知道该怎么样回答,觉得没有办法跟他交流。后来就跟他说,不好吃。结果他来了一句,让我更觉得要崩溃,他就说不好吃干吗要保护?”
这位官员的话的确让人很崩溃,至少给人这样的感觉:该官员是胡吃海喝之辈,除了吃一无所知——你不知道江豚是受国家保护的濒危动物吗?就算不知道,电视上天天播出的环保公益广告“留住江豚的微笑”总该看过吧。许多网友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此人属于动物化生存的低等级生命,这样的人也能做官,诚为国家之不幸,百姓之悲哀。
我不认为这位官员无知到这种程度,他只是不能从内心深处理解为什么要保护江豚,也不真正认同相关法律法规,故而有此一问。此外,如果换做普通人,说出同样的话,绝不会有如此之大的反响。
我有个下围棋的朋友特别喜欢榧木棋盘,好不容易买到一块,欣喜若狂。这也没什么,国家并未禁止榧木制品交易。可这位老兄后来发现榧木棋盘很赚钱,便开始参与倒卖。我就劝他:榧树是濒临灭绝的国家保护树种,据说现在全中国仅云南西部靠近缅甸的地方有极少量榧树存活,这样搞下去可不行。这位老兄搬出了一套歪理:榧树长在山里也没啥用,不如砍掉做东西,就像茶叶,种下去就是为了卖钱的,这叫物尽其用。
榧树长在山里也没啥用,所以砍掉做东西是明智的选择。江豚如果不具备为人类提供美食的功能,那么灭绝了也不可惜。这样的想法其实与国人长久以来的思维方式有关。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有重实用的倾向,比如读书是为了考大学,考大学是为了找个好工作,至于读书本身有什么价值,可以不必考虑。对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我们多半只是看重它们的“器物之用”,或能满足口腹之欲,或能成为精美陈设,如果不能,就没有保护和爱惜的必要。科学家说某个物种一旦灭绝可能导致不可逆的生态灾难,这些都是很遥远的事情,下辈子都未必遇得上,我们只需要把眼前的日子过好。
江豚不好吃干吗要保护,就是一种实用主义哲学。这个世界上有的人不这么看问题。当年欧几里得讲几何学,有学生发问:这学问能带来什么好处?欧几里得给了他一块钱,还讽刺他说:这位先生要从学问里找好处啊!又过了很多年,法拉第发明了电磁感应,演示给别人看,有位贵妇人说:这有什么用?法拉第反问道:刚生出来的婴儿有什么用?按照某些国人的逻辑,学生和贵妇人有理,欧几里得和法拉第没有理。在动植物保护问题上,也是这个理:江豚和榧树如果不能给人类带来现实的利益,干吗要保护它们?
不能说实用主义哲学一无是处,但过于直露地追求好处,恐怕不是上策。时至今日我们已经看到,有些“实用”的做法,其危害性不用等到下辈子,而是现世报:围湖造田致湿地消失,砍伐森林致气候恶化,然后我们不得不花更多的钱和精力来投入环境治理。
普通百姓以实用主义哲学作为生存之道负面作用不大,眼前的利益永远是最重要的,顶多是缺少一点精神追求。官员则不同——官员过于看重现实利益,直接影响到执政理念和执政手段。因此,“江豚不好吃干吗要保护”这一问,还真的不能简单视之为雷言雷语,是一个需要所有人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诚然,要不要保护江豚我们有法律规定,但法律不能解决内心信仰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