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请“十丑雕塑”的作者给公众上一课

(2012-12-21 13:11:16)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网评“十大丑陋雕塑”出炉,有些入围“十丑”作者的很生气。比如重庆“记忆山城”的作者,重庆大学美术博物馆副馆长、国际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郭选昌先生,就强烈表示不解和抗议,他认为这个评选没有对雕塑作品进行一个辅助说明,仅提供一个选项让网友来投票,很不公平,他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郭选昌先生太较真了。艺术作品的“美丑”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十大丑陋”一看就不是个专业评选,网络时代娱乐一下大众而已。网友说你丑你就受不了,这是把网友的艺术鉴赏水平和自己放在一个水平线上,太低估自己了。

 

依本人所见,“十丑”之中有些作品并不丑,比如说排名榜首的武汉“生命”雕塑就很有味道,可能有些市民觉得那堆乱七八糟的枯枝实在太难看了,我反而觉得这种凌乱和纠结恰好表现了中国人的生存状态,而枯枝上的鸟蛋则是纠结中孕育的希望。再比如昆明美辰百货门前的“灵魂出窍”,这一排鬼影似的空荡荡的红袍依我看寓意就很深刻,摆放得也很是地方:我们在商场里盯着华服美饰两眼放光时,是否已被这个物化的世界夺走了灵魂?

 

“十丑”中有些作品就不敢恭维,像重庆永川的“章子怡沐浴”,江西赣州的“十龙聚龟”,实在是恶俗。当然这可能是因为本人太缺少艺术细胞,不明白作者的构思和深意,只好焚琴煮鹤。这样的“杰出”作品,实在不该摆出来让我这种没什么艺术品位的人看见。

 

有网友说“脱离大众的艺术不是真正的艺术”,本人不同意这种观点。艺术有自己的创作规律,不能一味迎合公众。但问题是城市雕塑与一般意义上的艺术雕塑作品还是有区别,既然将它置于大庭广众,它就变成了公共艺术作品,而不能是艺术界小圈子里的自我意淫。公众审美和艺术家审美从来都有差距,本人以为城市雕塑的一大功能就是提升公众的审美情趣,而现在显然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审美”变成了“审丑”。

 

那些因入围“十丑”而喊冤的作者,是不是应该站出来给公众上一课,讲讲自己的艺术构思?本人觉得这是一个艺术家给公众普及雕塑艺术知识的好机会,也是“十丑”评选的最大意义所在。这不是过分的要求——你的作品出现在城市广场,是花了纳税人的钱的,想必艺术家们的腰包也因此变鼓了,总不能让纳税人花钱买恶心吧。

 

 

请“十丑雕塑”的作者给公众上一课

请“十丑雕塑”的作者给公众上一课

请“十丑雕塑”的作者给公众上一课

请“十丑雕塑”的作者给公众上一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