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博上传言,南京将对城内的所有房屋屋顶重新上色,需要耗资1个亿。7月25日,南京市房产局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全城涂色的说法不准确,需要进行屋顶修缮的房屋在100幢左右,初步费用核定在3000万至5000万。(《扬子晚报》)7月26日)
网传这个屋顶涂色工程,缘自一位市领导在南京紫峰大厦登高远眺,从这个城市地标建筑的高点放眼望去,一些楼宇的屋顶乱糟糟,色彩也不统一,很煞风景,他希望重视这一以往被忽视的城市立面景观的整治。
南京市房产局官员朱鲜荣接受记者采访时基本证实了这一说法:紫峰大厦的东北方向是玄武湖景区,但是站在上面的人在欣赏南京城的时候,会发现许多破旧和色彩混杂的屋顶已经影响到了视野之中的美观,因此这片区域已经被确定为修缮区域。
只因在高楼上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斑驳的容颜……我们的领导站在中国内地第二高楼紫峰大厦之巅俯瞰万民,心中哼着浪漫的情歌,梦想着制造一个“传奇”。我估计他当时泪眼婆娑,被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深深地感动了。
朱鲜荣称屋顶修缮费用不需要老百姓出钱,由市、区两级财政来承担。我想告诉这位官员的一个常识是,公共财政的每一分钱都来自于纳税人,都是老百姓的钱。一名领导登高远眺时心中忽有所感,一个耗资三五千万元的重大决策就此出炉,是不是太随意了些?
南京市民对这个屋顶涂色工程很有意见,很多人觉得没必要花这么多钱统一屋顶颜色,还有人认为屋顶产权属于业主,政府无权“改色”。政府花钱给城市做美容,也是为大家好,市民却不买账,我认为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在我们这个多数人还在为柴米油盐发愁的初级阶段,有闲情逸致登高研究城市色彩美学的毕竟是凤毛麟角。一位市民说得好:“有多少人是要跑到紫峰上面看城市景观的?”
7月上旬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将南京城从头到脚浇了个透,汽车淹成了潜水艇,隧道淹成了下水道,交通一度瘫痪,市民出行处处受阻,颇有怨言,坊间流行的一句话是“六月看海在武汉,七月看海在南京”。很可惜,当时要是请那位领导登临紫峰大厦“看海”,这会儿花钱改造的估计不是屋顶,而是地下排水系统了。
当地官员称,屋顶修缮所采用的颜色并非传言中的瑞士红或希腊蓝,多数专家倾向于选择的是一种类似过去砖瓦的铁锈红颜色。“铁锈红”听上去很民族,但很不民生——红的是官员顶戴,锈的百姓福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