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官员抑郁了,还是权力抑郁了

(2011-07-14 01:04:55)
标签:

邯郸

区长

张海忠

抑郁死

压力

官场

阴暗面

权力

阳光

杂谈

分类: 时评

    7月10日晚9时许,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区长张海忠被发现在其办公室内颈部割裂死亡,事件在当地引起众多猜疑。
    7月12日晚6时许,邯郸市公安局召开案情通报会,经专案组和公安部、河南省公安厅专家联合调查后确认,张海忠系重度抑郁症自杀身亡,排除他杀可能。
    记不清张海忠是第几位死于抑郁症的官员了。民谚有云:自杀官员多抑郁,上访群众都神经。
    “抑郁死”是一种比较“纯洁”的死法,体现不出任何阴暗面。没有人对死者恨之入骨、欲杀之而后快,没有官场勾心斗角的黑幕,没有贪腐东窗事发后的畏罪自杀,没有第三者插足引发的爱恨情仇,更不是此前坊间所猜测的,和张海忠主管的拆迁工作有什么干系。
    什么都木有。他只是抑郁了,于是就很自然地,拿菜刀割断了自己的喉咙。
    警方提供的证据链相当完整:门窗完好无损,均处于内锁状态;窗台无攀爬、踩踏痕迹;现场物品摆放正常,无翻动、搏斗痕迹……至此,我们似不应再怀疑什么了。何况人死为大,再说三道四,是对死者的不敬。
    姑且相信官方的说法。只是,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抑郁。
    邯郸当地一名知情人士透露,他认识张海忠多年,其人性格乐观豪爽、常在酒席上“击缶而歌”。这样的一个人,怎么突然就抑郁了呢?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自2009年至今,已有十多位官员“抑郁死”,从省部级、厅局级、县处级到科级皆未能幸免。“抑郁死”成为官场流行病,这就让人很担心,也很抑郁——官员们都这么抑郁,怎么能够心情愉快地为人民服务呢?
    每有官员“抑郁死”,官方的解释通常是,该官员工作压力大,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故而抑郁至死。此论不足以服人之处在于,同样有工作压力,普通百姓有下岗、降薪之虞,但官员通常旱涝保收;同样患抑郁症,普通百姓可能没有充分的条件去看病治病,但官员有公费医疗,不至于因病至贫——为何屡见官员“抑郁死”,鲜见百姓“压力亡”?
    《人民论坛》杂志曾对全国100多名官员的心理健康进行过调查,发现有80%以上的官员,特别是基层官员,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其中,64.65%的受调查者认为,官员的压力源主要来自“官场潜规则对个人政治前途的压力”。
    窃以为,这个“官场潜规则对个人政治前途的压力”是导致官员“抑郁死”的元凶。换言之,不是官员抑郁了,而是权力抑郁了。
    官员不堪精神压力,乃至抑郁自杀,应该说,主要暴露了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今之计,是尽快建立起一套可进可退、能上能下、公开透明的公务员管理机制,让官员们能够理性看待“个人政治前途”,也能有更多的渠道释放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此外,权力运作不透明,导致我们的一些官员在众多诱惑和高压反腐之间,心态常常失衡,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危机。
    如何治疗官场“抑郁症”?其实还是那句老话: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官场阴暗面少了,官员心理压力就会小很多。
    权力不抑郁了,官员就不抑郁了。官员不抑郁了,我们就不抑郁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