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十字会需要脱胎换骨的自我救赎

(2011-06-28 22:32:23)
标签:

红十字会

审计

超标采购

郭美美

慈善机构

信任危机

阳光

阴影

杂谈

分类: 时评

    6月27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作《关于2010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指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存在多项资金管理问题,其中较为引人注目的是,红十字总会在2009年12月的一个政府采购项目中,超标采购金额达420万元。
    还未从“郭美美事件”中脱身,红十字会又陷入了审计风波,真可谓屋漏偏逢连阴雨。
    如果说之前的“郭美美炫富”有可能属于网络恶意炒作,“红十字会某负责人之子境外的奢华生活”属于小道消息,那么“超标采购420万元”则是板上钉钉、不容辩驳的官方审计结果。数日前央视发表评论,指出“红十字会需自证清白”,而在很多网友眼里,“超标采购420万元”恰恰证明了红十字会在“郭美美事件”中的不清白。因此,这一官方审计结果“不合时宜”地出炉,很有可能让红十字会陷入百口莫辩的境地。
    相比审计署审计出来的其他单位问题资金,或动辄数千万元、上亿元的贪腐涉案金额,420万元只是个小数目,但因事涉红十字会这一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慈善机构,它给人们所带来的情感冲击无疑是巨大的。红十字会运作资金主要来自于公众捐献的善款,因此红十字会哪怕乱花一分钱,都是对公众爱心的亵渎,都是对中国慈善事业的伤害。理论上说,红十字会这一类机构的诚信度应是整个社会的表率,恰恰在这个问题上,红十字会表现得太蹩脚,近年来从“天价账篷”到“万元餐费”,红十字会一直丑闻不断。
    说到“郭美美炫富”,看似一起涉嫌对红十字会有“侵权”行为和“抹黑”意图的网络事件,而它之所以持续发酵,其背后凸显的,正是相当一部分民众对红十字会这类官方慈善机构由来已久的不信任。传媒人刘春在微博上说:“大家不是放不过一个炫富的小姑娘,而是针对她背后那些利用慈善机构牟取不当暴利的商业组织,针对不透明、不规范的慈善机构与慈善行为。”更有网友指出:“郭美美从来都不是主人公,她只是一起深度公众事件的源头和切入点。”就此而言,“郭美美事件”和“超标采购420万元”指向的其实是同一个问题。
    又要撇清与“郭美美”的干系,又要平息公众对“超标采购420万元”的愤怒,这个夏天对于中国红十字会而言可谓四面楚歌。其实,如果辨证地看,这未尝不是红十字会重塑自身形象的一个绝佳机会,关键的问题在于,红十字会愿不愿意借此机会就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反省,并在相关制度建设上来一次真正脱胎换骨的自我救赎。其实公众的要求也很简单,无非是希望每一笔捐款捐物都能做到账目公开,捐有源头,出有去处,让大家看个明明白白,放放心心。安全、高效的捐赠渠道,公开、透明、规范的善款使用,难道这不是慈善事业的应有之义吗?
    所以,尽管红十字会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但化解危机的办法还是有的,“救命稻草”仍掌握在红十字会自己手中。如能以实际行动挽回诚信,则“超标采购420万元”、“天价账篷”、“万元餐费”之类的历史欠账公众未必会穷追猛打,而“郭美美事件”给红十字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将很快烟消云散——如上所述,并非先有“郭美美”而后有不诚信,某种意义上说,“郭美美”是一朵因慈善机构不诚信而开出的恶之花。不诚信的土壤没了,“郭美美”就是浮云。
    反之,如果我们的慈善机构始终留有阳光照不进的角落,即便红十字会最终找出“郭美美”证明了自己在这场风波中的清白,也难说不会有下一个“郭美美”躲在慈善事业的阴影里伺机兴风作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