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下午,因有官员出行未回避,北京律师周泽在汶川映秀中学遗址遭警员袭击。当地警员用毛巾捂住周泽的嘴并将其铐住后拖离了现场。18日,汶川县公安局局长左光磊称,该局决定对4名相关警员进行处分。(《新京报》10月19日)
据说当日是汶川县县委书记陪同财政部和四川省财政厅有关官员现场视察。这几位官员一定很羡慕古人,因为古人服饰士农工商各不相同,官员出行,老百姓一望便知是多大的官儿,加之前呼后拥、鸣锣开道,草民们远远望见,自然早早地躲开了,这就省去了清场的麻烦。
当地警局已就此事向周泽道歉,并处分了几个警员,理由是他们“执法不文明、不规范”。“不文明、不规范”的意思,大概是动作比较粗野,充其量也就是个工作作风问题,但这几名警员强行将周泽拖离现场这一行为本身,在官方表述里,似乎并没有错——“领导到映秀中学是临时增加的行程,没来得及清场”,言下之意是,这些警员是来执行清场任务的,周泽属于闲杂人等,理应回避。不主动回避,自然要强行驱逐。
我就不明白,官员出行为什么要清场?有网友怀疑此次事件中出行的官员够不上相关警卫级别,我觉得这不是一个级别问题,高级别的官员出行可以加强警卫,比如派便衣警察随行,但这与“清场”不是一个概念。官员外出视察,无非是深入民间了解疾苦,你把老百姓都清走了,还视察什么?
说到“用毛巾捂嘴”,汶川县公安局副局长胡勇称,警员随身带着毛巾的作用是“不能让人大喊大叫”。为什么不能让人大喊大叫?我能想到的原因,无非是担心有人在上级领导视察时喊出什么不和谐的声音。类似欺上瞒下的伎俩,已经是一些地方官员应付上级视察的习惯性动作了。有网民调侃周泽说:“老哥,谁叫你长得太像西南访民?人家用毛巾捂口就是怕你喊冤呀!”
这起事件的发生,一方面说明某些官员对“官”字的理解还停留在100年前,出行时恨不能有衙役高举“肃静”、“回避”开道,刻意追求排场以满足虚荣心,但我以为更主要的原因在于,部分官员视民众为假想敌已成为一种习惯性思维,仿佛只要在公共场所一露面,就随时有人躲在暗处放冷枪。现在已经不是《十月围城》的年代了,在一个和平、开放并逐步走向民主、法治的国度,大可不必如此紧张兮兮。
而那些视民众为假想敌的官员,可以想见他们平素与老百姓的关系到了何等水火不容的地步。古人云:“官视民如草芥,则民视官如寇仇。”一个官员若害怕民众,只能从官员自已身上找原因。
如果不是周泽律师也是个有些来头的人物,事发后搞出了一引起舆论动静,估计不会有后来的官方道歉及警员受处分,这次清场行动不过是例行公事而已。几名基层警员受处分,而发号施令者毫发无损,说明当地官方根本就没意识到这个事件的严重性。这不是“执法不文明、不规范”的问题,而是这样的清场行动根本就不应该有。官员出行动辄前呼后拥、警车开道、驱逐民众、如敌大敌,民众又怎敢当你是“公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