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欠发达地区牺牲环境换发展的事儿,说起来都是老调重弹了,就比如《新京报》昨日的一条新闻——湖南省嘉禾县广发乡大量农田、树木枯死,且有约250名儿童血铅严重超标,直接原因是一家炼铅企业长期违法排污。
湘南小城嘉禾近些年大大有名,2000年这里发生了震惊全国的高考舞弊案;2003年,一条拆迁语录更是雷倒了全国人民——“谁影响嘉禾一阵子,我就影响他一辈子”。
这回的儿童血铅严重超标事件,我们又看到了类似的“豪言壮语”。广发乡金鸡岭村部分村民欲携患儿前往广州体检,当地政府出动上百名警力上路拦截,将其中“带头闹事”的3人以涉嫌聚众扰乱交通罪拘捕。县政府的材料称,通过对部分人的拘留打击,“实现了打击少数人、教育一大片的目的。”
地方还是那个地方,事情已不是那件事情,而一再出现的官员强悍语录,又是何其相似乃尔!以此审视嘉禾的血铅事件,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与其说是企业违法排污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不如说是当地官员执政理念出现了严重偏差,当地官场的生态被严重污染了。
我们来看看究竟谁才是导致嘉禾儿童血铅超标的罪魁祸首——是谁引进了那家被外地淘汰的污染企业?为什么这家企业几次三番被查出严重排污问题却从未停工?为什么事发后当地政府不去关闭和查办相关企业,却去拦截和捉拿外出体检的村民?
要回答这几个问题,还是先来听听当地几位官员的发言。嘉禾县环保局局长雷向东说:“人家都在发展经济,嘉禾落后了,好不容易来几个企业,你就不好去管。”广发乡党委副书记郭志红说:“乡政府没有行政执法权,无法强行取缔(排污企业)。”带人拦截外出体检村民的嘉禾县公安局局长罗永刚说:“我们是依法办案,一点错都没有。”广发乡人大主席欧舒东说:“他们外出意图不明,即便是出去体检,也应该告知政府。”
对违法排污的企业几乎束手无策,而抓捕权益受到损害的村民堪称雷厉风行。在饮鸩止渴的发展模式背后,官场生态沦落到什么地步,权力滥用严重到何种程度,不言而喻。
2008年仇和履新昆明之初,就滇池治理问题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治湖先治水,治水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人,治人先治官。”当时有舆论认为此言人治色彩浓厚,现在看起来,仇和的思路是对的,他抓住了治理环境污染的症结——治污先治吏。一个地方出现严重环境违法事件,看似是企业“坏了良心”,其实根本的原因还在某些官员身上。因此,治理环境污染,决不能就环境治理论环境治理,而必须从治理官员脑海中的“污染”开始,否则就是缘木求鱼。
《新京报》的报道中有一句闲来之笔——嘉禾2004年之前是郴州市唯一的“小康县”,2004年后,逐步变为财政贫困县。这句话看似与血铅事件无关,实则大有深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GDP增长,未必就有好果子吃。嘉禾的某些官员,不仅是导致环境污染的“污吏”,还是观念落后的“愚官”,根本不能指望靠着这样的官员带领民众脱贫致富。
治污先治吏,治贫先治愚——这是嘉禾血铅事件留给我们的双重启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