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分类: 时评 |
闹腾了近两个月的华南虎风波,随着以中国摄影家协会数码影像鉴定中心为首的六方专家联合鉴定结果的出台,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了。各路专家分别从自身的专业领域出发,对40张华南虎照进行仔细分析鉴别,得出的结论完全一致——“周老虎”的真实性几乎为零(《新京报》12月3日)。这个鉴定结果堪称“打虎派”自虎照面世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而“挺虎派”当此时刻则偃旗息鼓,高挂免战牌。
事情至此,虎照真伪不言自明。而若说风波就此平息,则为时尚早。毕竟“挺虎派”尚未签订城下之盟,“拍虎英雄”周正龙还在坚持,而人们对于伪虎照是如何打着官方的旗号出台的还心存太多的疑问。此外,如果说“三颗人头赌照片真假”可以被视为无稽之谈,那么陕西省林业厅副厅长朱巨龙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信誓旦旦的承诺——“如果照片是假的,我的第一动作就是辞职”,又将如何兑现?相信很多人都想看一看“挺虎派”如何为他们制造的这场闹剧收场。当此时刻,宜将剩勇追穷寇,将“打虎”进行到底,估计是“打虎派”的不二选择。
无论最终的结局如何,虎照风波作为2007年度最受舆论关注的新闻事件之一,无疑将被载入史册。相比结果,人们追寻真相的过程更为重要,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虎照真伪本身。
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见证了一个渐次开放的社会中民意力量的伟大,而对公权力保持足够的警惕,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化为大多数民众的自觉行为。人们之所以宁愿相信傅德志而不愿意相信陕西官方,之所以宁愿相信“年画虎”而不愿意相信“周老虎”,皆因前者更接近于自身的代言人,而视后者为公权力的象征。在这场民意与公权力的博弈中,民间的“打虎”行动从来都是坦坦荡荡,踩着一个又一个坚实的步伐不断接近真相,而代表公权力的一方时而危言耸听,时而遮遮掩掩,其外强中干之态表露无遗。发生在2007年秋冬之交的的这场风波及其阶段性结局,几乎可以视中国社会民主进程的一个缩影。
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构建和谐社会的任重道远,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远未完美地统一为一个硬币的两面。现在基本可以得出一个判断:伪虎照的问世源于地方政府以保护野生动物为名行发展地方经济之实,华南虎只是一场精心编造的骗局中的一个道具。如果这样的思路不改变,作为道具出现的华南虎是第一个,但不会是最后一个,接踵而至的还会有神农架的野人、珠峰的雪人、尼斯湖的水怪、长江里的中华鲟等等,从诸多迹象看来,它们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华南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真的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吗?
在这样的过程中,华南虎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社会转型期的芸芸众生。在虎照风波中,有两个小人物最值得关注。一个是陕西农民周正龙,六方专家鉴定结果认为,“40幅影像为具有一定摄影经验的人拍摄或者指导拍摄,不应是一个毫无摄影经验者独立拍摄的”,因而周正龙只是伪虎照制造者手中的一枚棋子。早先他为了生计陷身于舆论漩涡的中心而成为众矢之的,现在又为了一点可怜的尊严即将踏上南下寻虎的路途;另一个是华南虎事发地唯一质疑虎照为假的小官员——陕西镇坪县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李评,他因屡屡发出“不和谐”的声音而被迫“病休”,一个人试图保持人格独立,却因此付出了“不讲政治”的代价。这两个小人物的命运,折射出当下中国社会底层民众面临着经济和政治上的双重贫困。
笔者相信多年之后华南虎事件依然还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因为这场风波中有太多的东西值得人们去思考,去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