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时评 |
从本月起,昆明市交管部门重点对行人、自行车不按规定行走等5种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整治。这次整治行动引发了市民的不少议论,有人认为整治的主要目标对准了城市出行者中的弱势群体,是““以车为本”而非“以人为本”;还有人对罚款为主要手段的交通整治能取得多大的效果表示怀疑。
针对行人、自行车闯红灯这一交通违规行为,今年以来国内许多城市都出台了较为严厉的惩罚措施,除了罚款,有些城市还有附加了曝光违规者单位和姓名、影响其评先进等补充条款。别的城市执行的效果如何笔者不知道,从昆明市此次整治行动开始后的情况看,效果似乎并不明显。笔者经常经过新闻路与西昌路交叉路口,那里的行人、自行车闯红灯一如既往,也没见有人被罚款。是警力不足还是法不责众,不得而知。
一个规定出台,如果不能有效执行,只能说明两个问题:执法不严,或规定本身不合理。以笔者的经验来看,后者的问题可能更大。以行人过马路为例,笔者正值壮年,经常是快步疾走方得以在红灯亮起前勉强通过,如果是老年人或身体有残疾的人士,过马路想必不会是一件轻松的事儿。因此斑马线绿灯时间太短或许是行人争先恐后的一个原因。
交通拥堵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瓶颈。单纯靠罚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看来还需要想一些别的办法。上周二深圳学者董国良在“现代新昆明建设与节地城市发展模式论坛”上提出了“人、机、非三分离”的节地交通体系(JD模式),简而言之就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这看上去是个比较理想的解决之道,但对任何城市而言,道路的建设速度永远赶不上人口和机动车的增长速度,想依靠构建某种理想的城市道路体系一劳永逸,恐怕不大现实。
经常听开私家车的朋友说,昆明路太堵,车开不快,找停车的地方又难,可他们每回出门还是四个轮子,不知何故。笔者曾做过一个试验,从新闻路到世博园,打的大约需要花半小时,骑自行车40分种,坐公交车要换一次车,60分钟。笔者的看法是骑自行车比较好,只比打的慢10分钟,既为国家节省了能源,又省钱,还锻炼了身体,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针对行人、自行车闯红灯这一交通违规行为,今年以来国内许多城市都出台了较为严厉的惩罚措施,除了罚款,有些城市还有附加了曝光违规者单位和姓名、影响其评先进等补充条款。别的城市执行的效果如何笔者不知道,从昆明市此次整治行动开始后的情况看,效果似乎并不明显。笔者经常经过新闻路与西昌路交叉路口,那里的行人、自行车闯红灯一如既往,也没见有人被罚款。是警力不足还是法不责众,不得而知。
一个规定出台,如果不能有效执行,只能说明两个问题:执法不严,或规定本身不合理。以笔者的经验来看,后者的问题可能更大。以行人过马路为例,笔者正值壮年,经常是快步疾走方得以在红灯亮起前勉强通过,如果是老年人或身体有残疾的人士,过马路想必不会是一件轻松的事儿。因此斑马线绿灯时间太短或许是行人争先恐后的一个原因。
交通拥堵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瓶颈。单纯靠罚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看来还需要想一些别的办法。上周二深圳学者董国良在“现代新昆明建设与节地城市发展模式论坛”上提出了“人、机、非三分离”的节地交通体系(JD模式),简而言之就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这看上去是个比较理想的解决之道,但对任何城市而言,道路的建设速度永远赶不上人口和机动车的增长速度,想依靠构建某种理想的城市道路体系一劳永逸,恐怕不大现实。
经常听开私家车的朋友说,昆明路太堵,车开不快,找停车的地方又难,可他们每回出门还是四个轮子,不知何故。笔者曾做过一个试验,从新闻路到世博园,打的大约需要花半小时,骑自行车40分种,坐公交车要换一次车,60分钟。笔者的看法是骑自行车比较好,只比打的慢10分钟,既为国家节省了能源,又省钱,还锻炼了身体,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前一篇:可以渲泄,但不要摇头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