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不要带血的乌金

(2006-12-05 00:21:24)
分类: 时评
  “1125”富源矿难中逝去的32名矿工的生命再次告诉我们一个血的教训: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任何时候都必须把矿工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做好救援和善后工作,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这些都是必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避免此类悲剧再次发生。
  亡羊补牢,犹为未晚。一场“治煤攻坚战”已经打响——12月1日,省政府派出6个煤矿关闭工作督察组,分赴曲靖、昭通、大理等9个重点州、市督查煤矿关闭情况;本月20日前,全省今年列入关闭的103对矿井将关死关实;12月4日,由云南日报、春城晚报、云南电视台、新华社云南分社等中央及省市媒体记者组成的报道组开始分赴各地,全面监督和报道煤矿关闭工作。“一旦出了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具体责任人就可能走人。”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副主任、省安监局局长纳宗会坚决地说。
  近期国内矿难频发的直接原因显而易见:该关闭的不关闭,该停产的不停产,已经关闭取缔的非法煤矿又死灰复燃。而在这些现象的背后,则是黑心矿主“金钱至上”的人生哲学和少数地方官员“GDP至上”的片面经济发展观。因此,在坚决关闭和取缔非法煤矿的同时,必须对那些无视国家法律法规、无视矿工生命和健康的不法矿主毫不留情地施以重拳,并对负有领导和监管责任的地方官员严厉问责,正如这场“治煤行动攻坚战”所射出的利箭——该追究法律责任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该“摘帽子”的,就地免职;该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依法依规给予处分;该经济处罚的,依法从重处罚。
  “治乱用重典”显示了省委、省政府遏制重大事故、保障一方平安的决心和信心。尤其可贵的是,这次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充分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众多新闻媒体的介入,可以让这场“治煤攻坚战”以近乎透明的方式展现在公众面前,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煤矿关闭过程中出现阳奉阴违的可能。主动邀请和组织新闻媒体采访和报道重大安全事件,应该成为政府工作的常态。
  有资料显示,我国煤矿产量占全世界的33%,但煤矿死亡人数却占了全世界煤矿死亡人数的79%;我国煤矿开采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100倍,是波兰和南非的10倍——因此有人惊呼:中国煤矿是“带血的乌金”。但笔者想说的是,以劳动者生命与健康为代价而获得的发展,绝对不是我们所要的发展。省委、省政府这次重拳惩治非法煤矿,无疑在向全省人民传递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在构建和谐云南的今天,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