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时评 |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最大的悲哀是什么?
从业十多年,我很少思考这个问题。我的许多朋友也都是媒体中人,大家平时有机会聚在一起,也会说起工作中的一些不愉快,比如说被某名人拒绝采访,辛辛苦苦写的一篇稿件被主编枪毙,等等,但也就是发发牢骚而已,谈不上悲哀,更谈不上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产生怀疑。更多的时候,一张印有“记者”头衔的名片可以赢得人们的尊重。
我们知道,这是因为我们在报道真相,而这是人们所需要的。
就在近一段时间,记者和媒体成了公众舆论关注的焦点,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从颇似一场闹剧的富士康诉记者的“3000万元天价索赔案”,到因桑美台风遇难人数报道所引发的新华社与福建官方媒体的口水之争,人们的神经已经被媒体自身的是是非非调动得高度兴奋,事件缘起的真相反而变得扑朔迷离。
在上周有关甘肃省徽县铅中毒事件的报道中,我注意到一个细节:《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赴当地采访时,一些村民查看了记者的相关证件,并看到所驾车辆非甘肃牌照后才接受了采访。他们说:“现在我们连甘肃的记者都不相信。”
他们不相信什么?他们不相信记者能如实报道事件的真相。我认为,这就是新闻工作者最大的悲哀,也是对记者这一职业最彻底的否定。
记者的天职是什么?从网上搜索,可以得到很多答案,诸如提问;记录;说真话;为弱势群体代言;唤醒社会的良知;舆论监督……也许,是民众的期望值过高,他们希望记者同时还是清官,是法官,是见义勇为的侠客,这一切使得记者和媒体不堪重负。
“从铁肩担道义”到“理性和建设性”,新闻作为资讯的判断价值在发生改变,而社会对记者的期望值并没有得到调整。我们一直以为道义和良知是记者们的日常功课,然而在权势、资本和市场的多重围困下,在采访权还似是而非、面目模糊的时候,这门功课成了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但不论如何,客观公正地记录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或者说如实报道真相,应该是记者和媒体的职业底线。这也是记者之所以是记者、媒体之所以是媒体的根本原因。
而现在,我们离这一基本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
从业十多年,我很少思考这个问题。我的许多朋友也都是媒体中人,大家平时有机会聚在一起,也会说起工作中的一些不愉快,比如说被某名人拒绝采访,辛辛苦苦写的一篇稿件被主编枪毙,等等,但也就是发发牢骚而已,谈不上悲哀,更谈不上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产生怀疑。更多的时候,一张印有“记者”头衔的名片可以赢得人们的尊重。
我们知道,这是因为我们在报道真相,而这是人们所需要的。
就在近一段时间,记者和媒体成了公众舆论关注的焦点,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从颇似一场闹剧的富士康诉记者的“3000万元天价索赔案”,到因桑美台风遇难人数报道所引发的新华社与福建官方媒体的口水之争,人们的神经已经被媒体自身的是是非非调动得高度兴奋,事件缘起的真相反而变得扑朔迷离。
在上周有关甘肃省徽县铅中毒事件的报道中,我注意到一个细节:《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赴当地采访时,一些村民查看了记者的相关证件,并看到所驾车辆非甘肃牌照后才接受了采访。他们说:“现在我们连甘肃的记者都不相信。”
他们不相信什么?他们不相信记者能如实报道事件的真相。我认为,这就是新闻工作者最大的悲哀,也是对记者这一职业最彻底的否定。
记者的天职是什么?从网上搜索,可以得到很多答案,诸如提问;记录;说真话;为弱势群体代言;唤醒社会的良知;舆论监督……也许,是民众的期望值过高,他们希望记者同时还是清官,是法官,是见义勇为的侠客,这一切使得记者和媒体不堪重负。
“从铁肩担道义”到“理性和建设性”,新闻作为资讯的判断价值在发生改变,而社会对记者的期望值并没有得到调整。我们一直以为道义和良知是记者们的日常功课,然而在权势、资本和市场的多重围困下,在采访权还似是而非、面目模糊的时候,这门功课成了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但不论如何,客观公正地记录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或者说如实报道真相,应该是记者和媒体的职业底线。这也是记者之所以是记者、媒体之所以是媒体的根本原因。
而现在,我们离这一基本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