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适者”

(2006-07-26 19:52:32)
分类: 时评

  7月18日,上海大学校方网站上发生了一场激辩,辩论双方一方是该校研究生,另一方是素以铁腕治校著称的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辩论的起因是此前一周,校方颁布了《上海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授予科研成果量化指标体系的规定》的《补充说明》,再次重申研究生毕业与“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挂钩。研究生们认为这一规定是“逆历史潮流而动”,而叶志明坚持既定方针不动摇。双方大战了三个回合,最终谁也没能说服谁(《中国青年报》7月26日)。对于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叶志明一方而言,这样的辩论只是显示了其“发扬民主”的姿态,最终的结果不言自明。
  研究生们之所以认为校方的规定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基于大约10天前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传出的一则消息: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在内国内7所重点高校取消了“研究生毕业必须发表论文”的规定。而半个多月以前,《南都周刊》披露了国内学术期刊普遍存在的腐败现象:一此所谓“核心期刊”利用许多高校“研究生毕业必须发表论文”的规定,大肆向在校研究生收取“版面费”,成为真正主宰研究生命运的“上帝”。据说某“核心期刊”一期刊物可收取版面费数万元,已经达成“交易”的稿件堆积如山,可以排到2008年,编辑们现已无事可做,“就等着看奥运会了”。
  由此看来,研究生毕业与“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脱钩有其合理性。而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在与该校研究生辩论的最后一个回合中,发表了严厉的措辞,他再次强调了“个人努力”,并说:“任何人必须遵循这样的社会发展规律。当然其中不乏作为个人被社会抛弃的结局,这也是无法避免的,因此社会上必定出现一部分人成功了、一部分人失败了的分化结果。”
  叶志明先生的观点可以用八个字一言以蔽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其潜台词是:你发表不了论文,就证明你无能,最终被淘汰了也是活该。对于此番高论,笔者实在不敢苟同。据《南都周刊》报道,某些“核心期刊”的编辑连稿件都没见到,便与要求发表论文者就“版面费”讨价还价,试问在这样的学术环境下,那些能够发表论文而“生存”下来的所谓“适者”,真是就是学术上的强者吗?而缺乏发表论文的经济能力或人际关系的“无能”者却面临被淘汰的噩运,如果这就叫“物竞天择”,笔者真的要怀疑“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了。
  公元13世纪初期,中亚地区有一个强大的花喇子模国,该国国王有个成例,信使带回来坏消息,就把他处死;信使带回来好消息,就大大赏赐。长此以往,就算有了坏消息,也没有人来报告了——信使们都学会了“适者生存”的法则。最终因为情报失误,花喇子模国被成吉思汗的铁骑夷为平地。这个故事说明,在一个不合理的制度环境下,“适者生存”的法则有害无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