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时评 |
这件事在固隆乡引起震动,被叫去“帮忙”的孩子的家长尤为愤慨,原因是学校没有征得他们的同意,就让他们的孩子当了一回廉价劳动力;当地的媒体也介入调查,从不同角度对此事大加评论,有指斥副部长滥用职权者,有认为学校及老师未尽到教育及监护责任者,更多的人则对农村未成年人利益得不到保障的现状表示担扰。
所有的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伸张正义,却没有一个人去问问抬花圈的孩子们心里是怎么想的。据说孩子们被叫去抬花圈之前,并不知道要去干什么——没有人觉得应该告诉他们,理由可能只是一个:因为他们是孩子,所有没有必要。这其实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如果说叫农村的孩子抬花圈不对,那么逼着城里的孩子学钢琴、练书法就对吗?前些日子重庆市某幼儿园以开发幼儿智力为名要求三岁的孩子背60位的圆周率,而河南省罗山县青山小学则打着参加社会实践的旗号让学生上山采茶,我们的成人社会总是以自身的意志为基准对儿童指手划脚,却很少有人去问孩子们愿不愿意,真的没有这个必要吗?
电影《千里走单骑》中有一个细节:日本人高田千里迢迢来到中国云南,为实现身患绝症的儿子的一个愿望,他必须带一个罪犯的私生子小扬扬去见从未谋面的父亲,但小扬扬不愿意,高田选择了放弃。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即便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意愿,必须得到充分的尊重。这也许比成天高喊“保护未成年人利益”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