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后天”离我们有多远

(2006-06-06 03:07:22)
分类: 时评
  2004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坐在电影院里看美国灾难大片《后天》。美国人很会煽情,表现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人类亲情、友情、爱情所经受的考验是这类影片赚取观众眼泪的主要手段,《后天》也不例外。而这部影片所给予我的强烈震撼,更主要来自于片中因全球变暖所带来的龙卷风、暴风雪等恶劣气候给人类造成的几乎毁灭性的打击,这些绝非美国式的温情可以化解。走出电影院时,我抬头看见满天星光,不觉有几分庆幸。然而想到电影的片名,又有一丝恐惧:后天,离我们有多远?
  昨天是世界环境日。继国家环保总局于前天首次对外发布《中国生态保护》,国务院新闻办又于昨天发表了《中国的环境保护(1996-2005)》白皮书。有关负责人指出,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但单位GDP能耗、物耗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的生态保护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去年国内还拍摄了一部环保题材的影片《可可西里》。与科幻色彩浓厚的《后天》不同,这是一部纪实风格的影片。与此同时,一部由“绿色江河”志愿者讲述汇聚成册的《亲历可可西里10年》由三联出版社出版,印证了电影《可可西里》的真实性。这部影片给我的感觉是残酷——除了藏羚羊所面临的险恶环境,还有人类生存的困境:一个打击猎杀藏羚羊行为的民间环保组织,因为缺乏必要的经费,而不得不参与贩卖藏羚羊皮这一犯罪行径;此外,片中剥藏羚羊皮的老人和他的三个孩子因为失去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绿洲,不得不将生存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剥一张羊皮5毛钱的收入上。
  生态保护与生存发展似乎成了一个不可调和的悖论,而这恰恰是今天中国政府所要面对的现实。如今不少地方政府都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且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区域进行立法保护。据悉黄山市将出台规定,要求在黄山旅游景区进行影视活动必须先进行环境评估和论证,不进行“环评”将被禁止拍摄。而《昆明市轿子雪山保护与管理条例》更是先行一步,立法先于开放。但这些也许还远远不够。在人类的所有活动中,生存永远是第一位的。生存的问题不解决,环保只能是空谈。
  国家环保总局前天发布的《中国生态保护》提出了进一步保护环境的六大措施,其中明确提出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这应该是解决生存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的良方之一。所谓生态补偿,即自然资源使用人或生态受益人在合法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对自然资源所有权人或对生态保护付出代价者支付相应费用。以一条河流为例:下游的水质直接取决于上游的生态保护状况,为保证下游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就要求上游不能过度砍伐森林、兴修水电等,这样一来极有可能影响到当地民众的生活质量。因此,下游地区有必要对上游的居民给予经济补偿,使得他们具备水土保持的原动力。
  关于生态补偿,国内已有先例。比如广东省政府每年对流入广东境内的河流的上游地区,主要是江西的一些贫困地区,进行一定的货币补偿。但这样的行为目前只存在于局部,并没有形成全局性的共识。因此,全局性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形成有赖于中央政府的坚决和大力倡导和地方政府的观念更新。一个重要的理念是:我们必须支持和鼓励生态脆弱地区更多地承担保护生态而非经济发展的责任。
  《后天》上映后,国内即有气象学家指出,片中虚构的场景并非危言耸听,下一个冰河期的到来有其科学依据,虽然不可能真的是后天。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但可以把握今天。而今天所做的一切,在立法和强制性的行政手段之外,还必须充分考虑到人的因素,因为环保作为一项惠及当代、泽被后世的人类活动,需要每个人的自觉参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日子
后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