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情景设置在广播文艺中的运用(下)

(2003-11-28 19:26:09)
分类: 广播
三、设置情景的特殊手段

  对于广播来说,设置情景的主要工具是语言文字,进而言之是一些非常具有文学色彩的、描绘性极强的语言文字。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可以使用音乐和音响,甚至其它的一些手段。这里所说的音乐和音响并非是简单的配乐,或作为背景使用的、用以烘托气氛的音响,而是指音乐和音响本身成为情景的重要构成部分。
  有关这个问题笔者只有一点实践经验,未作更深的研究,只能举几个例子。
  1、音乐在情景设置中的运用
  文学专题《永远的风景》中需要欣赏沈从文代表作《边城》的一个片段,节选的部分位于作品的中间,因此有必要交代一下前因后果。故事的起因是两个青年男子同时爱上了一位船家少女,说起来挺麻烦,编辑干脆什么也不写,在小说片段的前面放了一首原汁原味的湘西民歌:
  小小幺姑哟小小龄罗哎
  小小幺姑哟爱坏人罗哎
  去年爱坏哟张果老哟
  今年爱坏哟吕洞宾哎
  惹得众仙家哟都害相思病哟哎

  歌词已经很明白地表达了编辑想要告诉听众的东西,它与后面的作品演播融为一体,几乎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其实这就是一个情景,仿佛故事中的女主人公给我们听众唱了一首山歌,讲述了她的心事。这有点儿像戏曲舞台上的开场白:戏还没开始,人物先走到台前,作一番自我介绍,交代一下干什么来着。
  2、音响在情景设置中的运用
  文学专题《太平湖随想》的前后各有一段音响运用,为了说明问题,在此也稍加引用音响前后的内容:
  A:
  在北京人心中,“太平湖”这三个字永远也不会消失,因为老舍,还有他笔下那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祥子、虎妞、丁四嫂、程疯子、王掌柜、唐铁嘴……
  (电影《骆驼祥子》中北京过新年的场景音响,渐弱,压混)
  一百年前,也是在这样的一个日子里,老舍出生在北京西城护国寺旁小羊圈胡同里的一个贫苦的旗人家庭。(出作品《正红旗下》,节选)
  B:
  (上承舒乙作品,内容为回忆老舍生命中的最后时刻)
  (起北京早晨街道各种音响,如洒水车音乐,自行车铃声等,乐起压混)
  晨曦出现在北京的天空,护城河边有了晨练的人们,大街上的行人慢慢多了起来,不少人在骑着自行车赶早班。崭新的一天开始了。

  这两段音响运用作为情景设置是为了情节的过渡,一则从现实进入回忆和想象,一则从回忆和想象中拉回到现实,前后的时间跨度较大,分别是一百年和三十三年,如果用语言文字来表述,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楚的,音响反而能给人更加直观和鲜明的体验。从整体效果上看,这种手段带给了听众一种非常自然和舒适的听觉感受。
  3、主持人的角色化表演在情景设置中的运用
  在通常的情况下节目主持人在文艺节目中以较为独立和客观的面貌出现,与文艺作品中的人物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他的任务是在听众与作品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不像话剧演员,在上演作品时,其本身就是作品的一部分。在这一点上,主持人与演员有着本质的区别。而在某些特殊的时候,他们之间的界限也可以不那么分明,这就像我们常说的通感,打个比方:如果你特别喜欢吃红烧肉,当你看见红烧肉的时候,似乎也闻到了它的香味——在那一刻,你的眼睛同时具备了视觉和嗅觉两种功能。
  上文中我们提到,在中秋特别节目《明月照千年》中用想象和虚构的方法设置了一个李白作诗的情景,情景的后面紧接着推出李白的诗作。有关这个环节的播讲方式最初的设想是用一个主持人来营造情景,另一个主持人来演播作品。后来经过反复考虑,我们采用了一种更为大胆的方法:用三名主持人进行角色分工表演:
  (古唐乐起,《歌舞伎》,后接《秦楼月》,压混)
  逢萃:一千二百多年前,唐都长安。明月笼罩下的街市,一片莺歌燕舞。
  张妍:公子王孙醉卧青楼,黎民百姓各安其所,好一派升平景象啊。
  逢萃:此时,玉兔西行,树影婆娑。你们看,在清冷的银色光辉下,有一位白衣飘飘的绝世奇才正在对月独酌。
  张妍:酒不醉人人自醉,在诗人朦胧的双眼中,那一轮明月忽东,忽西,忽而挂在树梢,忽而映入酒中。
  赵辰:月亮啊,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玉兔啊,你年复一年不辞辛苦地捣药,所为何来?还有你美丽的嫦娥,你碧海青天夜夜独处,难道不觉得寂寞吗?
  逢萃:这时,诗人停下酒杯,长声发问,感慨万千。
  赵辰: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在这个情景中,男主持人的角色分工是非常明确的,他扮演的是李白。而两名女主持人的角色非常奇特,她们似乎置身事外,只是充当了引导听众欣赏唐诗的两名导游,又似乎身在局中,是两位千年之前留连于唐都长安的街市、偶尔邂逅诗人李白的古代仕女,时而评论,时而感慨,时而又发现了什么。在这个情景之后,她们又回到现实之中,摇身一变成了通常的节目主持人,既与听众交流,又互相交流,仿佛刚才经历的是个梦境。这么一说感觉有点乱,但这个环节的听觉效果相当好,听众在充分感受唐诗意境之余,不会去追究别的什么。
  其实,情景设置在很多时候可以借鉴广播剧的一些创作手法,如语言、音乐、音响的综合运用,角色化表演,等等。
  
最后的说明
  关于情景设置,本文只是一个初步的论述,很多地方点到为止,尚未完全展开和深入研讨,有待于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理论。
  就广播文艺而言,情景设置只是一个纯技巧性的问题,它不能替代策划、选材、结构、风格这样一些大的文艺广播创作范畴,只能处于服从的地位。它必须服从于节目的总体需要,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可以适当运用,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
  我们说“文以载道”,情景设置虽不是“道”,但它必须“载道”,否则就变成了花拳绣腿。
 
附:文中所引用文艺节目篇目及出处:

文学专题《走近雪狼》—————————海峡台1997年制作播出
文学专题《诗文传故里,风雨盼归舟》——海峡台1998年制作播出
文学专题《永远的风景》————————海峡台1998年制作播出
文学专题《千秋屈赋,百年苏梅》————海峡台1999年制作播出
文学专题《太平湖随想》————————福建台1999年制作播出
文学专题《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宁波台2001年制作播出
戏曲专题《志当存高远》————————海峡台1996年制作播出
戏曲专题《怎得梅花一段香》——————山西台1998年制作播出
音乐专题《永不消逝的歌声》——————中央台1996年制作播出
中秋特别节目(综艺)《明月照千年》——海峡台2000年制作播出 
 
(本文获全国首届广播文艺论文大赛一等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