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了一个月,终于可以喘口气了。今天冒出来,给大家一个真挚的问候,并祝福所有的朋友节日快乐!
踏着九月凉爽的秋风回到校园,开始了紧张的生活。虽然我代的新生还没报到,但由于10月10日学校要举行六十华诞暨新校落成盛大庆典活动,分摊在我头上的具体工作很多。在省市日报发表了四个专版,回顾了学校六十年的办学历程。这次回顾,令我感慨颇深,一所与共和国同龄的师范学校,走过了六十年的峥嵘岁月,培育了四万多名优秀的小学教师,支撑起了地方教育事业的大厦,成就实是非凡。在写这四篇文章时,我总觉得自己的笔端太过笨拙,总觉得没有抒写尽学校卓尔不群的丰采。
在编写学校《六十年大事记》和《六十年人物谱》时,我常常是心潮澎湃。第一届学子贺鸿琛,年高八旬有余,是北京景山学校的创始人之一,让我景仰至极;我亲自代过的学生,一个个地成长为省级学科带头人、模范教师、中小学校长等,让我欣慰至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全国著名的化学家张献明、上海交大的教授王利生原来和我都是老乡,后生可畏,年轻有为而又漂亮的小美女孙书姿硕士毕业后居然在清华大学执教,看着这些从学校走出的一代年轻学子的斐然成绩,让我羡慕至极!
也许正是因为这份骄傲给我带来了不竭的动力,我竟连续一周通宵达旦地编辑和校对这两本书,一次又一次地设计封面和书的版式,并在两个夜晚,一气呵成,代写了两本书的序言。我喜欢完美,我希望这两本书能完美地再现母校的风采和辉煌。
撰写了学校专题片的脚本和解说词,用浓缩的三十分钟反映学校六十年的风雨历程,力争真实地再现学校“崇德博学,艰苦创业”的传统精神。镜头中的一本书、一把铁锹、一棵树、一朵花、一块青石、一套课桌……都积聚着学校浓浓的文化气息。让生命的每一分钟都来见证几代人披肝沥胆阔步前行的足迹吧!
教师节后,报社给我转来一篇文章,说是我教过的一个学生写的。因为一直忙碌,我都没空打开邮箱。国庆放假的四天里,我从邮箱里接收庆典公司给学校做的标语样本时,才想起了这篇文章。读着五年前毕业的一个叫“任鹏”的学生写的这段文字,我热泪盈眶。
他在文中这样写到:
一门《写作》,每次三节课,120分钟,被您亦庄亦谐、洋洋洒洒、口若悬河表现得尽致淋漓。您成了最受我们欢迎的一位老师,而您的课也成就了我们一群思想自由的人。虽然,您有自诩的“油桶蛮腰”,但您的心宽体胖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师者的幽默与豁达。虽然,您的唇彩只夕阳半点,但您的妙语连珠却赢得了我们满堂的喝彩。从您身上我知晓了,为师之道,不是以他的形象和外貌为基础的,而是他有没有足够的自信,有没有足够的智慧,有没有足够的才学。有“您”这本书,我们真的受益匪浅。
在这温馨的日子里,虽然我不能享受长假,已于今日一早就回到了学校。但一踏进这块心灵的净土,我就会感到十分的甜蜜和自信。10月10日,对于别人只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对于我们的学校和在这个学校里成长的每个人来说,却是一个非同寻常又极具纪念意义的日子。它是一个生命的起点,它是胜利征途中的一座里程碑!
让我为你祝福:我的母校,我的学生,我的那三尺讲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