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野猫屎咖啡(KopiLuwak)

(2018-04-08 17:41:51)
标签:

逆生长

天道

智慧

杂谈

分类: 4、醉生梦死

从赤道南6度(雅加达)回到赤道北41度(奉天城),时间虽然不能倒流,但是季节却可以从盛夏逆反回初春。时代变迁乃是无数个体偶然与必然的激烈碰撞,历史中的因果机制是最难捕捉的,因为它往往牵扯千万条相互纠葛的线索,绝非某种宿命般的因果可以勾勒出复杂的历史脉络。刚到Java岛,除了听说有爪哇猿人(与北京猿人同期,约70万年)外,还听说咖啡含致癌物质(丙烯酰胺),并且刷屏了!吓死宝宝了,赶快喝杯咖啡压压惊。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幸运的是,听了一辈子咖啡有利于长寿,也喝了半辈子咖啡,居然在咖啡著名产地听到了如此消息。

十八世纪,荷兰殖民印尼时发现麝香猫在吃完咖啡果后会把咖啡豆排出,然后对粪便中的咖啡豆进行加工,这就是麝香猫咖啡(Kopi Luwak)。“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猫屎咖啡,道也。毫无疑问,人类是地球上最聪明的物种,这个物种中,有一类人叫做科学家,另一类人叫做宗教(领袖)。佛教(唯识论)就认为,眼耳鼻口身之五根或色声香味触之五尘,都是遍计所执之幻相;道教(天道论)则认为,相形之下,“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科学家(分形论)认为,人类在地球上虽然生存了几百万年了,但是却表现出惊人的不适宜性。

在地球环境中人类容易患病,暴露在阳光会皮肤会被晒伤,人类不喜欢自然食物,较高的慢性疾病发病率等。先哲云,人所得以见闻者为“真有”,人所不得以见闻者为“真无”。美国生态学家,埃利斯·斯威尔博士认为,人类与地球环境的不适应性并非现代现象。考古学家发现,尼安德特人可能是来自另一个星球的杂交生物,它可能来自半人马座阿尔法星,距离太阳仅4.37光年,是最接近太阳系的行星系统。“天地俱生,万物俱荣”,“万物不失,生命不竭”,“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素问.四气调神论》)。然而,人又是万物中最特殊的一种,“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保命全形论》)。

人类一直被认为是地球上进化最完整的生物,试图勾勒出历史发展的脉络,经常以一副历史决定论的姿态告知后人结局的必然。但是令人不解的是,我们至今还是不能适应地球环境。这不仅体现在人类对强光的极度敏感上,而且还体现在地球诡异的重力环境。人类离不开基因与重力,绝大多数人在上升到远离地面一定高度之后,都会不自然地产生失重感、恐高症状、头晕昏迷,甚至虚脱呕吐。不止于此,研究宇宙重力学的科学家们曾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任何太空飞行器在试图驶离地球轨道时,都会受到一股强有力的能量束缚,在地球外围,似乎还存在着一个无形的引力圈”。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即小宇宙。

用佛陀的语言讲,天地万物皆为幻相;用上帝的语言讲,人是上帝的分形;用老子的语言讲,天人合一,其实人本来是天地万物之一。人既然是天地万物的产物,那么人就应该顺应天地自然变化,“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素问·宝命全形论》)。“人与天地相应也”(《灵枢·邪客篇》)。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素问.宝命全形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素问.六节脏象论》)。故而,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教育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以一种毋庸置疑的权威口气,向一群懵懂少年灌输着单一的思维和真相,扼杀了吾人之独立思考能力。以至于在成年以后,依然以中学时代构建的历史观看待中国和世界的过去和现在。吾认识老子还是从三十年前说起,“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论道,后四十四章说德)第三十七章中,老子这样说。“虚静便能无为,无为使任事的人各尽其责。无为也就从容自得,从容自得的人便不会身藏忧愁与祸患,年寿也就长久了。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是万物的根本。”《史记·孔子世家》里,孔子云:“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如同道德这个概念一样,吾喜欢天地这个概念,“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地(对立之统一)不同与世界(复杂之关系),上者为天,下者为地,故而有上下就有了天地。“天地,清净光明者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天地的形成是物质性的。“积阳为天,积阴为地”,“清阳为天,浊阴为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以说天地是一种客观存在,其形成是由于阴阳而定,万物生成变化是阴阳矛盾的结果。然而,“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运动规律是天地间最根本的规律,也是万物生成变化极精神活动产生原因,是万物分类的方法。“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素问·五脏别论》),天地有知鬼神之观念则是由无知而堕入迷信的必有之路。

关于天地与人之关系,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中国古代先哲们都渴望天人相通。意识和思想通常被认为是人类的特权,通常很少有人会假设任何动物具有智慧,或者不屑将人类与动物进行比较。其实,动植物界是个巨大的思想资源库,跨生物比较为人类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思想空间。科学家认为,应该有很多人感觉在地球上没有归属感。有一种可能性是,人类之前存在于别的星球,然后被高度进化的生物带到了地球。“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佛违,后天而奉天时”(《文言》)。可能在高度进化的生物(上帝)看来,人类还没有进化完全,在我们进化完全之前,必须呆在地球上。

“阴阳异撰,而其絪緼于太虚之中,合同而不相悖害,浑沦无间,和之至矣”(《正蒙注》)。人类往往“自以为是”地,将把自己囚禁在“自己”狭窄的生物空间内,越是圣贤越是不能降低人类自己的身段,把自己看作为在进化上与其他物种平等的一支,其实自己只不过是一条进化路经依附的自然结果。现代医学认为,人类婴儿的头颅非常大,对于女性分娩造成很大困难,易导致母亲和婴儿死亡。然而,地球其它生物却没有这种现象。人类的皮肤会被太阳晒黑,这可能暗示人类来自一个低引力星球。同时,人类很容易生病,这可能与人类生物钟原来是25个小时有关(睡眠专家认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本,故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太虚从絪緼无形而立,来无所从,去无所归。
延伸文章:
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JAVA咖啡
后一篇:古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