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旅游图片文化杂谈 |
分类: 鸟人说鸟 |
唐代诗人杜甫绝句中写道:“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清明时节,水乡兴化的油菜花盛开正浓,游人慕名从四面八方赶来,只为欣赏一下水乡垛田特色的油菜花海……
却不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另一处美景乌巾荡湿地公园。
乌巾荡湿地公园原是一片八卦形状的芦苇荡,从空中俯瞰犹如一座迷魂阵,旧时有渔民捕鱼误入荡中,三日找不到来时的水路。幸好荡中有一圆形小岛,七八平方左右,一条S形弯曲的水槽,把它从中一分为二,恰似两条阴阳鱼。此岛便是八卦之中心,渔民只要找到中心点,一路向西就可以走出迷魂阵。
上世纪九十年代,乌巾荡湖面开阔,苇荡丛生,水鸟翔集,浩瀚数十里。湖边的老人曾跟我讲过乌巾荡水鸟的故事,他亲眼见过乌巾荡里有过数十只鸳鸯,它们成双成对地在湖荡里游弋多年,只是现在再也见不到了,老人说话的神色令我至今记忆尤深。
前些日子,鸟友发给我一张照片,说是在乌巾荡里拍摄的,不知道是什么鸟。我看后非常惊喜,鸟友发给我的是一张非繁殖羽的鸳鸯照片,照片里有两只形似野鸭的水鸟,头有斑纹。我很快答复给鸟友:“这是一对鸳鸯”。
鸳鸯又名官鸭,鸳指雄鸟,鸯指雌鸟,合属称鸳鸯。鸳鸯属雁形目的中型鸭类,大小介于绿头鸭和绿翅鸭之间。鸳鸯为候鸟,随季节迁徙。春天在东北繁殖,秋天飞到南方越冬,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河流、湖泊、水塘、芦苇沼泽和稻田地中。
鸳鸯羽毛色彩鲜艳绚丽,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水禽之一。鸳鸯雌雄异色,雄鸟有冠羽,眼后有宽阔的白色眉纹,羽色鲜艳而华丽,翅上有一对栗黄色羽状直立羽,像帆一样立于后背,奇特而醒目。雌鸟灰褐色,显得有些朴素,眼睛周围的白色眉纹极为独特。
在民间传说中,鸳鸯是痴情的象征,它们总是出双入对,在水面上悠闲自得,风韵迷人。所以又称其为“匹鸟”,郑玄曰:“匹鸟,言其止则相耦(偶),飞则为双,性驯耦也。”传说一对鸳鸯总是永不分离,终生相守,如果有一只不幸死亡,另一只将终生守节,甚至抑郁而死。人们常常用鸳鸯鸟的“双栖双飞”来形容恋人间的形影不离,忠贞厮守。唐代诗人卢照邻诗云:得成比目何辞死,只羡鸳鸯不羡仙。
不过后来经过科学考证,鸳鸯是最花心的动物之一。难怪现代汉语里,往往在鸳鸯前面加一个“野”字,特别是当下网络时代,吃过网恋亏的人都知道一个道理:“网上自古无娇娘,残花败柳一行行,偶有几对鸳鸯鸟,也是野鸡配色狼。”
古人最早认为的鸳鸯有两种,一种是我们现在熟知的赤麻鸭,南宋《尔雅翼》对鸳鸯的描述是:其大如鹜,其质杏黄色,头戴白长毛,垂之至尾,尾与翅皆黑。这段描述和赤麻鸭的外形、颜色均十分相似。另一种是后来取而代之者,原本的名称叫鸂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