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旅游图片文化杂谈 |
分类: 鸟人说鸟 |
诗经《棠棣》:“鹡鸰在原,兄弟急难”。意思是说一只鹡鸰鸟遇难,困在原野,它的兄弟知道了都会前来相救。所以古人认为鹡鸰是一种很有人情味的小鸟,通常比喻兄弟手足情深。
听,“唧,唧唧”,是谁在鸣叫?一群活泼机灵的小鸟,在那告别冬眠的滩涂刚萌发出嫩芽的小草上欢快地唱歌、嬉戏,那飘忽不定似精灵般的小鸟,不用说就是白鹡鸰。
白鹡鸰是一种黑白相间的小鸟,体态阿娜多姿,表情憨态可掬。有人戏称它为“白面书生”。它是雀形目鹡鸰科鹡鸰属的鸟类,又称白颤儿、白面鸟,白颊鹡鸰、眼纹鹡鸰,民间通称它为“点水雀”,属于比较常见的鸟类。喜欢在滩涂、溪边、湖沼、水渠等处活动,也会在离水较近的耕地附近、草地、荒坡、路边等处活动。白鹡鸰在国内有广泛的分布,特别是在里下河地区,河网密布,鱼虾成群,从生物链的角度来讲,白鹡鸰留有最佳的生存空间。
有趣的是民间认为白鹡鸰颜色黑白相间,很像舞台上张飞的脸谱,因此有人称它为张飞鸟。白鹡鸰的烈性堪比麻雀,如果被捕捉到不出24小时便会暴毙而亡,是绝对养不活的。鲁迅先生就曾在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中描述:“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白鹡鸰是吉祥的象征,是民间剪纸艺术中常见的题材之一,我国古代逢年过节用贴窗花的艺术形式来表达白鹡鸰友爱、美好之情
白鹡鸰停栖时,尾常上下不停地摆动,有时还边走边叫,显得悠然自得。飞行时并非直线飞行,而是一上一下地呈波浪式地飞行,通常以昆虫及种子为食,偶尔也吃植物种子和浆果。
白鹡鸰的繁殖期在4~7月,产卵通常为5~6枚,卵为灰白色,白鹡鸰种群数量趋于稳定。2000年他们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三有保护动物及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