煠蟹

标签:
房产 |
分类: 杂文随笔 |
螃蟹学名叫做“中华绒螯蟹”,以其螯上有绒毛而得名,属淡水产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现在人们通常把螃蟹称为大闸蟹,却很少有人知道这种叫法是不对的。“大闸蟹”从字面上很容易使人误解,争论就在这个“闸”字上。“闸”,旧时城门的悬门;泛指以门控制通道的设施。以水路来说:古时候的闸称为簖(duan音段),是一种拦河插在水里的竹栅栏,形似“闸门”。夜间,渔民在簖上挂一灯笼,晚上螃蟹一看见灯光就会顺着簖爬上来,闸蟹因此得名,至于为何称为“大闸蟹”就不得而知了。实际上,大闸蟹的正确叫法应该称为“煠(zha)蟹”或“大煠蟹”。
清人顾禄撰《清嘉录》卷十有“煠蟹”一节,说:湖蟹乘潮上簖,渔者捕得之,担入城市,居人买以相馈,或宴客佐酒。有九雌十雄之目,谓九月团脐(雌)佳,十月尖脐(雄)佳也。汤煠而食,故谓之“煠蟹”。
煠”是吴语方言“猛烧”的意思,“大煠”即使用旺火并进行较长时间的烧煮。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煠”同“炸”。《博雅》上却说:“煠,瀹也,汤煠也,音牐。”《札朴》上说:“菜入汤曰煠”。由此联想,“大闸蟹”的叫法应该源于“煠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