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中语文试题【答案带解析】那不是我妈 作者:楚水野鹤

(2014-12-23 07:47:37)
标签:

育儿

分类: 好文转载

那不是我妈

作者:楚水野鹤

老婆打电话给我,说她在时代超市买东西,钱没带够,要我赶快送钱给她。我没多考虑,打了个的士直奔时代超市。

进入超市转了一大圈也没有见到她的人影,我一边到收款处找,一边掏出手机打电话给她,一问才知道她在新时代超市,也怪我马虎,没问明白,市区有两个时代超市,一个是时代超市,另一个是新时代超市。

老婆她在新时代超市,我正走到收款处不远的地方,一个老太太拉住了我。她说:“顺子,你怎么看到我不说话呢?”我一看,老太太没见过,她准是认错人了,我边走边说:“老太太,你认错人了吧。”老太太显得很吃惊的样子,她唠叨说:“怎么这么象呢?我家顺子和你长得一模一样。唉!他呀,好长时间没来看我了,要是能叫我一声妈妈我该服死了!”

老太太的话感动了我,他的儿子可能好长时间没有看望她了。我笑着说,我叫你一声妈妈不就得了。我很认真地叫了一声:“妈妈,你好啊!”老太太激动得热泪盈眶,她一边从收款台上拎起东西,一边说:“顺子,我先回家了,你来家吃饭啊〉”老太太说着走出了超市。

我楞了一下,老太太太热情了,我说 “妈妈,你好啊”的时候,结算的营业员也被我们的母子情感动了。

我看着远去的老太太,觉得有趣极了。他的儿子怎么不去看她呢?多可怜的老太太啊!我对营业员笑了笑,往超市门口走去。营业员拦住了我说:“你还没付款呢!”

我吃了一惊问:“我没买东西付什么款?”营业员有点不高兴了,说:“刚才你妈买的东西,帐还没有结呢。”

我扭头向出口处看去,老太太已不见了踪影:那不是我妈啊……

 

1.概括并评析小说中的老太太这个人物。(4分)

2.小说开头两段写“我”的文字似乎中心故事关系不大,可否删掉?为什么?(6分)

 

答案:

1.小说中的老太太是刁诈的小人,她利用别人的善良占便宜。(1分)这种刁诈人物的存在不但表明了社会物欲横流的丑态(1分),而且还严重地窒息着人们善良的心灵,使社会诸如诚信一类的精神资源在进一步流失。(2分)

2.不能删去。(1分)因为这两段文字写“我”接到老婆电话到超市来付款,结果走错了地方(1分),这就不但是中心故事的起因(1分),更主要通过这些文字可以看出“我”是一个“粗心”的人,为后面“上当”作了必要的铺垫(2分)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

结合对人物的描写概括人物形象,写出刁诈、利用别人的善良占便宜的老太太这个人物。

2.以上两题答案,学生答到要点即可;即使不符合这里的要点,但只要说得符合作品实际,又言之有理,就可以计分

 

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归纳了以下解题思路:

 

一、概括类题目 
 1、 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2、 把握内容:  ① 找中心句(关键句)②划分层次③评价剖析
 3、 整体着眼,局部突破 
4、 关注三点:  ① 标题  ②背景  ③主旨(开宗明义,卒章显志)  二、含义类(词语和句子)题目  1、词语:  结合上下文,整合作答  比喻义→寻找比喻的对象    象征义→寻找象征对象  指代义→上下句            双关义→谐音双关,语意双关 反语义→褒贬互换 
2、句子  类型:①结构复杂,语意难懂;  ②使用修辞句;  ③揭示脉络层次句        ④统领句  ⑤表现作者观点思想情感句  答法:①找关键词  ②修辞的形象化句子→用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作答  ③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用具体化的阐释  三、鉴赏类(表达技巧)题目   
(一)、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1、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 ②、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2、描写方法:  ①、写景的顺序:如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由近到远、由低到高  ②、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声音-色彩-气味-形状 ③、描写景物的结合技巧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正侧结合   点面(场面)结合 ④、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⑤、细节描写—白描 

(二)、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三)、表现手法  比兴、象征、对比、衬托(反衬、映衬)、渲染烘托、想象联想、用典、欲扬先抑、 寓褒于贬、以小见大  

四、结构类题目   第一,某段或句在文中的作用  1. 文首:  ? 开篇点题(点明题目来由、时间地点); 总领全文(交代思路,概述内容);  ? 对比(反衬),突出下文;    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  设置悬念,引发阅读兴趣;   为下文作铺垫。  2. 文中:  承上启下; 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伏笔、铺垫、张本;  拓展内容;对比、反衬; 3、文末:  点明中心(主旨); 强化感情,升华主题; 总结全文; 卒章显志; 首尾呼应(照应开头或上文),结构严谨 ;言有尽而意无穷,激发读者思考。  

五、题目类题目  1、从所写景物的角度;2、从作品主要人事的角度;3从作者感情角度(正反两面)  

六、观点、思想、情感类题目  看分作答,4分2种,6分3种(保险4种) 对XXXX的失落和惋惜(痛惜、遗憾) 对XXXX的担忧(忧虑、焦虑)  对XXXX的批评        对XXXX的肯定 对XXXX的赞扬        对XXXX的期待 

七、关于一句话的三种问法  
1、品味一句话的表现力(表达特色):        手法+分析+表达效果(情感)
 2、分析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内容(本身)作用+结构(上下文)作用  
3、体会一句话的丰富含义: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全文及主旨) 
 八、探究类(辨别真探究还是假探究) 
 1、文本依据+观点;
2、事例依据+观点;
3、文本+现实+观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邂逅
后一篇:醉美扬州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