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拜读海波先生《鹤斋趣谈录》有感

(2011-08-03 07:50:00)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文随笔

拜读海波先生《鹤斋趣谈录》有感  

                                                                           

                                                   文/ 韩世凯

 

 

上个星期五的下午,海波先生顶着火性十足的烈日,踏着滚烫的热浪行车数十公里给我送上了四本《鹤斋趣谈录》。当时,我们班子正好在开会,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轰动。大伙暂停了讨论,快速地传递和翻阅着,我看着大家如饥似渴的模样不禁一阵欢喜。

   晚上回到府上,我带着十分敬佩和渴望的心情再次打开了“鹤斋”的大门,尤如走进了一座神圣和奇妙的殿堂,贪恋的翻动着每一页文字,品尝着286篇趣谈、故事,深深地卷入了故事的意境。

 人与动物隐喻的高手

    小说、故事是写人的社会、心理活动的。人类是地球和社会的主宰和主角,作家要想让故事有滋有味,则不时的需加上别的什么佐料。加什么佐料?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海波先生在《鹤斋趣谈录》中巧妙的将各种小动物作为故事的主角和配角,涉及的篇章有十多篇之多。如《邻里宠物趣事》、《都是鸡惹的事》、《局长家的鹦鹉》、《张二驯狗》、《cheers雀屎》、《偷腥》等等,串入故事的都是家常阿猫阿狗,平常小鸟小鸡,但隐喻的都是大千社会的风情和韵事。耐人寻味的是海波先生在《偷腥》一文中提到故事主人翁之一的王书记家出的两件喜事十分的有趣和内涵。一件是王书记家的大花狗下了两只小崽,二是王书记家的小保姆怀孕了。这可爱的小花狗与漂亮的小保姆同时生活在当今有权有势,风流倜傥的王书记家可谓幸运。但她们都脱不了“花边新闻”,沾染上了春梦和性事。海波先生运用隐喻的文学手法将人与动物的生活融为一体,有力的鞭挞了社会的黑暗、丑恶,揭示了社会底层“小人物”人性的脆弱和“大人物”的虚伪。再如《局长家的鹦鹉》一文,文中海波先生巧妙的运用鹦鹉学舌这一情节,有趣而深刻地讽刺了反贪局长二猛“腐而不败”,连连高升,“带病提拔”的过程以及现行官场“片面用人”,“印象选人”的逆根性。海波先生大笔所点之处,人世间,笔墨中人与动物一介听其调遣,应运而生,有血有肉,有场有景、有情有意,喜笑怒骂包于其中。海波先生笔法、文风十分的了得,本人仰慕之余,甚感自愧不如。

          小中见大的魔镜

    海波先生和我们一样都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基层,平日难见生活的大风大浪。工作和生活都十分的平凡和平常。作为业余作家的他挥就《鹤斋趣谈录》这部力作,编织近300篇趣谈先逸事真见了他文学上的造诣和功夫。我并不喜欢读长篇巨著,因为我的耐性和时间有限,一向十分喜欢五分钟就能拜读一篇小小说、小故事的形式。海波先生的这部《鹤斋趣谈录》正合吾意,爱不择手。我爱他的每篇故事,更深爱他“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数百篇佳作短的几百字,长的千把字,就象玲珑的贝雕,七彩的露珠。有人说,巨著可编,短文难作。在窄小而有限的空间里要表达人世间的七情六欲,悲欢离合、喜笑怒骂没有魔幻般的功夫,魔镜的神力是难以做到的。我很得意的把海波先生这部力作中的每一篇故事、趣闻比着“魔镜”,如果您细研慢读您就会体会到小中见大、旷而不虚的意境。如《那不是我妈》这篇故事虽然不足600字,但让读者如堕无垠云里雾底。既让人体会和憧憬母爱的美好和伟大,又让人感受到人性的丑陋,更让善良的人无奈。再如《借花献佛》,故事不足900字,但故事不仅反射了一个时代的主题:反腐无止境,而且折射出了官场官老爷腐朽透顶的众生像。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官场现行记佳作。

           趣味横生的拼盘

 

    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于其强劲的能给读者的感染力和震憾力。这并不在乎作品的宏大与短小。有道是“浓缩的都是精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读罢海波这部力作,既被故事的人、故事的物、故事情所打动,更被故事的趣味所感染。似乎又一次品尝了“十三香手抓小龙虾”,百味交集,煞是快活与惬意。我很乐意把这部趣谈录比喻成一只“趣味横生的拼盘”。摊开这只拼盘,我们可以看到《憨厚的山里人》、《遭遇美女》、也可以《借花献佛》,还能《喝酒》、也有《面子》;同时为人《支招》,有可能不小心被《老李家的猫》抓破了脸;你有时《老同学来了》还有《车补》,最近你可能中了《老婆用了美人计》的计而《因祸得福》,最近你单位的《王科长病了》,许多人会去探望,会有人会教他《收礼的学问》。现在社会不太稳定,《贼多》了《套路变了》,公安破案还一时弄不清《谁的脚印》;如果胆子大了弄不好《小礼品闹出大笑话》,落个《偷腥》的骂名。现实中我们可以做做善事,为他人《送伞》,学习《乐吾度人》之精神,注意不可以与《秀才作对》,我们还要谋求《多年以后的回报》;在生活中假如你碰到《富翁和少女》,他们《赖上你了,你别走》,因为《师傅开店》《卖月饼》会《凭空掉下一件好事来》。哈哈,我把海波先生的部分精彩作品来了个大“串烧”,虽然有点牵强附会,但人们隐约可从中窥见这只故事“大拼盘”的斑斓色彩和横生之妙趣所在。

         学识与艺术的乐章

    我从小既不崇拜当官的,也不崇拜有钱的,崇拜的是作家和文人墨客。原因是什么?我自认为作家是学识与艺术的化身,顺而言之他们的作品就是学识与艺术的乐章。海波先生这部趣谈录因趣而生识,因术而可谈。有心人钻进“鹤斋“就会通过里面的篇篇故事而体会到作家厚重的知识沉淀和高超的行文艺术。海波先生可谓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外晓人情,内明世故,其大作可见一斑。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海波先生把生活的点滴汇聚成一条涓涓小溪,艺术的流淌出一个又一个多味的故事,奏响了“鹤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常识告诉我们,一个好的作家必须有渊博的学识,丰富的艺术细胞,他才能写透生活,写活人生,作品才会感招天下之大众,永驻文坛。可以说《鹤斋趣谈录》是海波先生学识的结晶,综合艺术素养的外延。

 

    我爱拜读《鹤斋趣谈录》,更喜欢到“鹤斋”趣谈。

    恭请海波先生到时多备一杯清茶淡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朋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