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里下河文学论坛研讨会的形成和感想

(2007-06-17 07:20:05)
分类: 杂文随笔
 这段时间,应酬的事情非常多,坐下来写东西的时间越来越少。偶尔在家里,帮妻子做一些家务,以博妻子的笑容,弥补一下内心的不安。我似乎被一种忙碌的生活所牵制,这种牵制充实有趣。
前天,作家顾坚的儿子参加今年的中考,考场在昭阳中学,他从扬州赶到兴化。国怀主席邀请他参加里下河文学论坛研讨筹备会,他答应了。这次会议的筹备是由国怀主席和淮阴宣传部吴光辉部长商定的,他们都是省作协的成员,对里下河文学现象的形成很感兴趣,想做一些研讨。
谈起里下河,我不得不简单介绍一下,它位于江苏省中部,西起里运河,东至串场河,北自苏北灌溉总渠,南抵通扬运河,总面积13500余平方公里,属江苏省沿海江滩湖洼平原的一部分。这块土地文化底蕴厚实,名人辈出。孕育出《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郑板桥,清代文学理论家刘熙载等文化名人。
里下河文学现象的形成是最近两年的事情,在今年省作协培训班上首次提出。原因是最近两年里下河地区出现了一大批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文学成就引起文学界的关注,象毕飞宇的《平原》、顾坚的《元红》、刘仁前的《香河》、刘春龙的《深爱至痛》等。一年里在一个地区产生了七、八部的长篇小说,而且很有影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正因为这种奇迹的出现,才使得国怀主席和吴光辉部长产生了召开“里下河地区文学论坛”的想法。
文化现象的产生绝非某个机构或个人的炒做所形成的,它是一种共识,一种共鸣。它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某个时段,它能得到人们的认可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是经过文学爱好者的生活体验和积累而并发出的一种情感,让人深思,让人感叹。
“用作品讲话,去除虚伪和幻想。”国怀主席的讲话为我们诠释了里下河文学现象的本质。没有作品,空谈文学只能让我们产生遗憾和困惑。
“文学必须有一批热爱文学的领军人物,一种本土文化,具有时代特征的作品,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作家顾坚务实的讲话再一次让我们认识到里下河文学现象的产生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