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社会杂谈 |
分类: 杂文随笔 |
人们似乎没有那么多的忌讳,蹲在缸边家长理短。甚有那没出门的姑娘,如厕,只不过在缸的周遍围一圈草帘。有时忘带手纸,隔帘叫喊一声就会有人把手纸送上,丝毫没有尴尬之相,可谓民风纯朴。
前些日子,听人说过一个笑话。一男子如厕忘带手纸,久蹲头晕眼黑,掏出手机向朋友求救,让他带手纸过来救急。也许心急,话语间急不可耐。忽听隔壁女厕传来“飕飕”之声,一纸团隔墙抛了过来。男颇为感动,问:“你是那个?”女回曰:“好人好事,不足挂齿。”此不留名之女,助人为乐也。
上周末,同事老周患肠炎,肚痛难忍。进厕,客满,无人让座。见旁边女厕,叫喊数声,无人应答,便一头扎入。那知“轻松府上清肠胃,无名寨前惹是非。”老周轻松出府便有同事瞧见,悄传周有窥癖,闯女厕之好。
说是说,笑是笑。人吃五谷杂粮,有进便有出。进者食也,出者厕也。如今你出门在外,走在大街小巷你会发现一种现象“进的地方多,出的地方少。”里下河人说得很土:“饭店比屎缸多”。这话不假,出差在外的人都有体会。
大街小巷饭店随处可见,厕所却难寻其踪。难道说现在的人只进不出吗?非也。都市之厕不如乡野之厕明朗,羞于见人。常隐于“进”之中,进出合一。宾馆有厕,商场有厕,饭店有厕,权属“私”,此为都市之厕。出门在外的人要理其性,方可解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