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文随笔 |
2006年8月30日的**晚报第5版一则报道让读者有点弄不明白,题目是《抓阉三次都是偷,刚伸贼手即被捉》。初看标题着实吓了一大跳,莫非小偷是奇人?阉了又长,长了又阉,这条新闻真是闻所未闻。
再看内容方知,姜堰两青年通过“抓阄”来决定是偷还是不偷,结果抓了三次阄全是偷,于是两人决定作案,被人逮住了。
现代汉语词典里“阉”的词语组合有两个词,一是“阉割”,二是“阉人”。阉割其意有二:一是割掉睾丸或卵巢。二是比喻抽掉文章或理论的主要内容,使失去作用或变更实质。“阉人”:指被阉割的人,也用做宦官的代称。
现代汉语词典对“阄”的解释为:“抓阄”,其意是从预先做好的纸卷或纸团中,每人取一个以决定谁得什么东西或该做什么事情,也有说“拈阄儿”。
很明显,晚报中的“阉”应该是“阄”,这种错误着实有点不应该,作为一份公众出版物,出现这样的错误是闹笑话的。全文不过三百多个字,错误有三处,这不能不引起新闻工作者的重视了......
再看内容方知,姜堰两青年通过“抓阄”来决定是偷还是不偷,结果抓了三次阄全是偷,于是两人决定作案,被人逮住了。
现代汉语词典里“阉”的词语组合有两个词,一是“阉割”,二是“阉人”。阉割其意有二:一是割掉睾丸或卵巢。二是比喻抽掉文章或理论的主要内容,使失去作用或变更实质。“阉人”:指被阉割的人,也用做宦官的代称。
现代汉语词典对“阄”的解释为:“抓阄”,其意是从预先做好的纸卷或纸团中,每人取一个以决定谁得什么东西或该做什么事情,也有说“拈阄儿”。
很明显,晚报中的“阉”应该是“阄”,这种错误着实有点不应该,作为一份公众出版物,出现这样的错误是闹笑话的。全文不过三百多个字,错误有三处,这不能不引起新闻工作者的重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