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费两年写了两本书,我却不愿意宣传它

文/刘宇昕
1.
我们60后、70后父母那个靠国家分配、亲戚关系走后门的时候,渐渐远去了。
前不久,父亲说,老家许多像他这样五十出头的人都开始下岗,难找工作了,村里许多人所在的工厂都不怎么景气了,开始裁员。
我还记得学生时代,我十几岁,父母那辈人三十几岁,和父亲同年龄的,许多人所在的工厂还算不错,虽然学历不高,都是初高中就毕业了,可是靠了各种关系进了工厂,要么是个小领导,要么坐办公室算算账,生活小资而舒服。
想想那时候的他们,我会想起现在结婚、生孩子之后的80后。
虽然每个人都看起来很努力,只是看起来,一直都在忙着加班,周末出去游玩,有一套房子,老人开心,自己舒心。
可我隐隐地担忧着,一场巨大的灾难在这享乐的背后。
因为中国的教育体制关系,大多数人毕业之后,有了个稳定的工作,就基本上停止了学习。每天重复同样的事情,于是,若干年后,你就变得没有那么不可替代。
10年后,是00后就业的时间,他们的教育面广泛,英语、钢琴、绘画、书法……除了必备的工作技能之外,社交技能也广泛许多,对现在的我们来说是个不小的冲击。
如果一直安稳地活在当下,未来必将失去机会。
在现在这个时代,靠亲戚出面、托人找的工作,其实并不牢靠。就比如,我们现在微信的朋友多了,但是聊天的人却少了,求人找工作的人也少了,几乎很少有人靠哪个同学说两句好话,就进哪个单位工作一样,因为你即使进去了,你欠你朋友一个人情,你如果没有能力也会被刷下去,如果你有能力的话,你又不需要别人出面,自己应聘就可以。
出于隐隐的担忧,这两年的时间,我变得安静许多,决定踏实做一些事。
2.
2011年那时候,刚起步写作,经常会更新博客,发了一篇文章,就会把收到的刊物拍上照片,然后放在博客里,许多初入行的编辑,没有作者资源,一般都会在博客、微博里搜索作者,看哪个作者发表作品多、出书多,就会约稿子,没事的时候就会在一些编辑作者群里聊天……于是,我那时候也有了一些约稿,但是我接的很少。因为他们不了解我。
其实,真正负责的编辑,都会亲自去书店或者杂志铺买一些杂志之后,仔细看了作者的稿子,一段时间再去约稿子的。往往写作多了,作者就懒得发博客把每一期样刊放在网上了。
后来,渐渐地,我很少把样刊放在博客上,也因为时间紧张,太忙的缘故。
在QQ群里聊天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许多作者会没事出来露露脸,把自己出的书和发的文章拍照发到群里,让编辑认识一下自己。
这些事,很少去做。更多的时间来写稿子和看书了。
如果一个作者沉浸在自己的短暂的美好里,拔不出来,就不会前进。
2011、2012年,我一直都在写纯美的童话故事,发表起来不费劲,可对我来说,似乎陷入了瓶颈,没有了突破。
2013年出版了《再靠靠你的背》之后,我就尝试突破自己,去写一些和现实结合的幻想成长小说。
之所以写幻想成长小说,是因为自己做编辑的缘故,和一些孩子聊天,我发现他们并不快乐,大人一直以为他们没有什么烦心事,其实在学校里,孩子遇到的许多困惑和朋友之间的摩擦,大人们根本看不到。
可是,我又怕赤裸裸地写成长小说,太残酷,于是我把成长和幻想结合在了一起。
2014年,因为《少年博览》的约稿,我写了一年的12个星座少年的故事,他们性格不同,有的内向,有的开朗,有的爱慕虚荣……承受不住现实压力的男孩跳楼身亡,死后,因为死神的降临得以重新回到生活里看到父母、朋友的生活,他后悔了,最后死神给了他一次机会,让他复活。这个故事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2014年一个视频,男孩上课的时候,在所有人毫无防备时,跳出了教室的窗户,因为这个视频,我写了这个故事……
这个系列故事汇集成了一本书《听说蝴蝶飞过了云端》,下个月出版。
2015年,我又花费一年时间,写了一个捉妖师的故事,这个故事带有奇幻色彩,同样也是成长小说。写了一年,连载了一年。
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取材于《等着我》,姐姐因为一次失误,丢失了弟弟,弟弟被拐卖的路上死去,一个妖怪利用姐姐的弱点,变成弟弟的样子,索取人类灵魂,最后妖怪被捉,姐姐从悲伤中走出来……
这个捉妖的系列故事汇集成了另一本书《赐给年少时光一只妖》,也是下个月出版。
两本书,耗时两年,写得我筋疲力尽,不和最好的朋友聊天,不去和圈里其他人闲聊,就是安静地写作。
这两本书算是我的突破吧,告别过去那个自己的一个突破。
3.
去年,7月写了6本图画书《愤怒的小鸟》,这个过程非常煎熬,需要构思,需要修改,需要放弃周末的休息时间。最后终于写完。下个月出版,会在北京图书博览会上看到。
去年,9月开展了人生第一次讲座,为这次讲座,我准备了一个周,因为我害怕自己紧张。至于讲得好不好,那是读者说的算,首先我得克服紧张。对着镜子练习的一个周,我克服了紧张。
我知道这是我必须走出去的第一步。
去年,10月,参加了编辑职业资格考试,很努力得复习了近一个月。今年拿到中级证书了。我知道这个证对于我一生做编辑是重要的,也是对自己的一个肯定,所以我需要努力。
这是我去年做的最对的三件事。
虽然,我退出了一些聊天群,没有关注、也没有参加一些儿童文学的比赛,但是我觉得这是值得的。
就连短篇稿子也很少投了。
只有编辑约稿的,才会投过去。这都是因为自己比较懒的缘故。因为编辑约稿的,基本都是了解自己风格、喜欢自己文章的,所以才会投过去,觉得只有一个编辑喜欢你的稿子,才会负责去对待。这里,很感谢《小文学》的橙子,他一直约稿,也很认真。
4.
2016年,我依旧在忙碌着编辑工作,也在忙碌着写作。我没有停下来休息的时候。
来北京工作的一个好朋友,一直约着吃饭,见面,可我一直都在忙,大半年,我居然没有和她见面,真的对不起她。还有一个印刷厂的朋友,她人也很好,一直都说见面聊聊天,最后,我一直推脱,说我真的没时间,因为今年有六本书要写,2017年要上市。
这一次要写的书,又一次在突破自己,是纯成长小说,不带幻想色彩。因为和一些小朋友接触之后,我想我应该写一写他们真实的故事。于是,这一次,我写了成长小说。
这次的成长小说,带有我童年的记忆和影子,写起来很顺利,4月份到5月中旬写完了第一本,5月中旬到6月下旬写完了第二本,现在在写第三本……
许多朋友说:“你好高产啊!”
说实话,我不喜欢“高产”这个词,它会让人觉得你的内容质量在下降。
我并不高产,我现在很少熬夜,周一到周五晚上,看书,看动漫,去充实自己的思想,构思新书里的场景,只有周末我才会认真写作。
一个月八天的周末,周一到周五的积累实践,周末两天全身心去写作。每天写6000字左右,周末两天写一万二,一个月大约可以写五万字左右,大约一个半月的时间,基本一本书就会写完。
我严格告诉自己,必须利用周末时间,我不像结婚、有宝宝的作者,需要陪孩子,需要出去游玩,我的几乎所有休闲时间都用来写作了,所以这不能说是高产,只能说是时间利用上了而已。如果你严格自己的时间,你也可以做到高产。
就连今年的端午节、五一假期,我基本都在写稿子。我觉得吃过的、玩过的,都会过去,唯有努力会留下印记。
5. 花费两年写了两本书,我却不愿意宣传它
一个好的出版社一定会有一套好的宣传推广方案,就像《查理九世》《怪物大师》一样……作者不是每天嚷嚷着我的书写的多好,这些宣传都是出版社在做,作者需要做的是配合出版社。
于是,我放下了自己编辑的身份,不过多去问这套书的进展。其实这套书,从插图作者到封面设计师都是有我寻找参与的,因为我本身是编辑,我更愿意让这本书以最美的样子呈现给大家。但是,我发现,我真的好累好累。
我多么希望真正在这套书面前,做回一次作者,不去操心图书的包装和宣传,所以我不愿意去宣传它,我的职责就是写好书,仅此而已。
今年还有许多目标去完成,不想把它们说给别人听,怕说出来自己就没有动力了,所以就暗自去完成吧。
就这样吧,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