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父亲老了》的一点说明——

标签:
杂谈 |
已有多位读者,来信让我对《父亲老了》给出一个作为写下它的作者的“写作意图”或“相对恰当”的理解。其实,诗无达诂,所以,对一首诗的理解应该是“多元”的,有所离析的。我有过这方面的经验,有时,作者的解读,远不如有些读者领悟的深刻。不过,对《父亲老了》一诗,我还是愿意做一次“画蛇添足”式的陈述。至于此前,不经来信者本人同意,擅自将他们给我的信件放至博客,实属教父考虑欠妥。幸好,它们已经看不见了。
http://s15/middle/48e6acd8x76d46478442e&690
父亲老了
杨森君
父亲老了,他在想些什么
他的话越来越少
他坐在窗前
脸色阴沉
我真的希望
老了的是我,不是父亲
我老老的坐在窗前
看见年轻的父亲带着他漂亮的女友
到乡下看望
他年迈的父亲
原诗歌前两节中的这位父亲“话越来越少”、“脸色阴沉”。我想应该这样理解:这一定是一位辛苦了一生、内心负重了一生、对儿女有所厚望却又不尽如意的父亲,所以才“话越来越少”,所以才“脸色阴沉”。按理,儿女回老家看望父亲,父亲应该有很多话要说,父亲更应该喜悦,而不是“话越来越少”或“脸色阴沉”。
第二句“看见年轻的父亲带着他漂亮的女友”中“年轻的父亲”其实是“我”,我把“我”想象成父亲了,希望父亲能像此刻的我,带着漂亮的女友到乡下看望父亲。事实上,坐在窗前的那个“父亲”还是我的父亲,我不过是通过想象,进行了一次角色转换。就创作而言,这样的设想是可以的。这也是我表达对父亲之老的一个深情的途径。这里边有着深刻的无奈与深沉的爱。明明知道岁月无法替换,身世无法替换,但作为儿子,不希望看到“父亲老了”,所以,才会写下“我真的希望,老了的是我,不是父亲”。 事实上,这怎么可能。而且,通过这样的假设,表达了作为儿子,希望父亲能享受到像年轻人一样的幸福与快乐的愿望,可是,真的不可能了,生命是无法抗拒的,青春也无法对调。
第四句“他年迈的父亲”是基于第一、第二句上的进一步想象,这时,“年迈的父亲”句是把父亲想象成了“我”,宁愿老了的那个人是我,但不可误将“年迈的父亲”当成是我的爷爷或父亲的父亲。这首诗的后两节,基本采用的是虚拟的手法(我实在不愿用这些概念,写的时候根本没考虑过这个)。但无非要表达的就是,此刻,我的想象叠加了——“我”与“父亲”因为作为儿子的一个愿望,在这里似乎对换了(换位)。前面已经说过,这在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但好在,艺术可以虚构,想象可以夸张。重要的是我把自己所感所思通过一种平淡的语言、近于被“误解的想象”诠释出来了或表达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