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和监测(转载)
(2012-08-09 13:12:02)
标签:
肝癌危险因素预防监测博客生活休闲杂谈健康程晓霞 |
分类: 内科篇 |
作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 王连聪 来源:好大夫在线
日期:2012-08-08
肝细胞癌(HCC)是全世界第五大(男性中第5、女性中第7位)最常见癌症和第三大癌症死亡原因。美国每年约2万新发病例。全世界每年有超过50万人被诊断为肝细胞癌,其中85%患者产生于发展中国家、50%发生在中国,男性肝癌发生率比女性高2~4倍。肝细胞癌很少发生于40岁之前、大约70岁时达峰。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地方性流行的地区报告的肝细胞癌发病率最高,东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相关的肝细胞癌已经成为美国癌症相关死亡增长最快的原因,美国在过去20年里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已增至3倍,而5年生存率仍低于12%;在年龄介于45~60岁的西班牙语裔和白人中已观察到最大比例的肝细胞癌病例增加。
一.
肝细胞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HBV或HCV感染、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不太常见的原因包括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自身免疫性肝炎、某些卟啉病和威尔逊(Wilson)病(肝豆状核变性)。上述危险因素大部分可导致肝硬化的形成和进展,肝硬化存在于80%~
1.
在全世界,大约50%成人肝细胞癌病例及几乎全部儿童期病例存在慢性HBV感染。在亚洲和非洲的地方流行区,
2.
感染HCV人群患肝细胞癌的危险性是没有感染者的15~20倍,过度危险的大部分限于有晚期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患者中。肝细胞癌患者中检测到HCV感染标志物在日本有80%~90%、意大利44%~66%和美国30%~50%,已有人预测在未来20~30年美国接的HCV相关肝细胞癌病例将持续增加。在HCV感染人群中,发生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包括感染时的年龄较大、男性、同时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或HBV,以及糖尿病或肥胖。
3.
长期大量饮酒(每日摄入40~60
4.
在西方国家的数项研究中,30%~40%的肝细胞癌患者没有HBV或HCV慢性感染,提示肝细胞癌的发生存在其他原因。这些患者中的一部分更有可能已具有脂肪肝(肥胖症)或代谢综合征(例2型糖尿病)的临床或生化特征。在美国、斯堪的纳维亚、台湾和日本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显示,肥胖人群发生肝细胞癌的可能性是非肥胖人群的1.5~2.0倍。数项病例对照研究和几项队列研究已经显示,
二.
综上所述,肝细胞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HBV或HCV感染、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所以,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预防肝细胞癌是科学可行的,包括:
1.
现有一种安全、有效的HBV疫苗,中国正在推广应给所有的新生儿以及没有免疫力并且感染危险高的人群接种这种疫苗。过去20年,中国的HBV疫苗接种项目已经极大地降低了HBV感染的患病率,预计在今后20年内中国的肝细胞癌的发病率也会随之下降。例如,在台湾,第一个针对新生儿的普遍HBV疫苗接种项目开始于20年前,
2.
有中等强度的循证医学研究证据显示,在HBsAg阳性患者中控制HBV感染以及在有病毒血症的患者中清除HCV的抗病毒疗法,在有病毒性肝炎的患者中可极大地降低(但不能清除)肝细胞癌危险。来自非随机试验和观察性研究结果表明,用干扰素或拉米夫定时发生肝细胞癌的危险均有下降。一项纳入了感染HCV但未患肝硬化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以及数项非随机研究结果表明,在接受干扰素治疗并有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患者中,肝细胞癌危险下降了57%~75%。在中国的一项大型、严格研究中,有慢性HBV感染并且还患有肝硬化或晚期纤维化的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拉米夫定100
3.
通常不建议将
美国肝脏病研究学会的实践指南建议对肝细胞癌高危患者进行监测,但总体来看,支持高危组监测有效性的证据强度不高。中国一项包括近1.9万例HBV感染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包括每6个月1次的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测定和超声影像检查的监测,与肝细胞癌有关的死亡率下降37%。然而,中国另一项包括HBV阳性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监测并无益处。还没有来自在有HCV的患者中或者在有肝硬化的患者中进行监测的随机试验数据。
在有肝硬化或晚期肝纤维化的患者中,无论何种原因,作为对肝细胞癌的监测,每6~12个月进行1次肝脏超声检查联合血清甲胎蛋白水平的测定。如果他们是年龄>20岁的非洲人或年龄>40岁的亚洲人,或者他们有肝细胞癌家族史,则这两项检查在监测有或没有肝硬化的HBV携带者时也有用。由于肝细胞癌在有轻度肝纤维化或无肝纤维化的HCV感染患者中罕见,因此不建议对这组患者进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