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品不要像牙齿上的韭菜

(2009-04-12 23:53:36)
标签:

小品

韭菜

牙齿

相声

赵本山

杂谈

分类: 娱乐咸淡

文/龙亦涅磐

 

小品成了幽默的代名词,这大概是谁也没想到的事。最早印象的小品叫做“小品文”,记得有一套专辑,都是近代作家写的散文,有梁实秋、周作人、林语堂等人。很佩服这些人,就是如厕读书这样的秽事,也能写出一番滋味来。曾经模仿他们的风格写了一篇关于嗑瓜子的东西,被语文老师斥作“什么玩意”,当然我没在意,那时我认为我的语文老师只能教一教作文了,我的不是作文,而是文章,有点初生牛犊要耕地的感觉。

 

 

现在没有小品这种格式了,只知道有散文、随笔之类,算作小品一流,其实就是形散而神聚的散文,只不过关注点并不是情感、风景之类罢了,更关注于细节之中的文化意义。别看文化人不会换灯泡,但可以根据换灯泡的行为上升到精神层面的高度。道家为什么要辟谷,因为种不出稻谷来,不得已而饿着肚皮。

 

 

现在的小品成了情景喜剧,是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推演到极致的表现,从头到尾都是高潮,快节奏的快乐让人如同打了一个喷嚏,痛快的很。但小品的质量越来越差,即使小品王赵本山先生也是夏天的肚子,时好时坏,和小沈阳的演出,成了纯粹为了搞笑而搞笑,即使里面有我们回味的部分,也只不过成了牙齿上的韭菜,舔两舔就没了。

 

 

除了小品,我还是爱听相声的,我有我的曲艺情结。现在很多相声就跟耍猴差不多了,虽然表演成分大了,但是总感觉这些东西一直浮在表面上,进入不了艺术的深邃,象甘蔗,留了一口水在肚子里,其余全吐出去了。耳旁总想起侯宝林大师的“大啦马地褂啊”,虽然离现代的生活很远,但是,却总停留在脑袋里,赶也赶不走。相比现在的相声,哈哈一笑,完了,哈哈一笑,太监了。

 

 

记住了赵本山的笑场、宋丹丹的门牙、黄宏的顺口溜、巩汉林的豆芽菜、蔡明的多变、郭达的一惊一乍,这就够了。这也是小品这种艺术形式给人留下的记忆,小品还能走多远,谁也不知道,靠东北二人转的嘻哈演绎,小品迟早会被另一种形式所代替。

 

 

小品虽然需要的是幽默、浓缩,但也需要的是精华,假如用拙劣的搞笑动作来取悦观众,我估计三十晚上没人看晚会了,全跑洗浴中心去了。

 

 

小品的重心在于品,最正宗的茶道,用的杯子很小,所以品茶不是解渴的,而是用来品味的。小品文章也一样,它不是故事会或者笑话,笑完就没有了,而是一字一句都能品得出其中的韵味。舞台上的小品也是如此,不然,也不用叫做小品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