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议小学在学简体语文同时增设繁体古文课

(2009-02-06 15:18:07)
标签:

繁体字

古文

国学

简体字

传统文化

文化

分类: 社会人文

从来不会长篇大论,一是因为时间分散,很难长时间坐在电脑前打字,二是因为思维混乱,总是想到哪就说到哪,好在尽量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勉强凑成一篇文章,不求文辞华丽,单表内心思想,有时候不一定对,毕竟学识有限、认知有限,难免会出现贻笑大方的论点。但你能要求一个非专业的草民说出滔滔不绝的哲学理论和军事话题吗?即使说了,也是个人见解,上不了台面的。不是研究员,何必钻牛角尖呢。

 

 

这几天一直关注文字的问题,这本来不是一个小老百姓所操心的问题,不管简体也好繁体也罢,认识的字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完字典再读,也可以跳过去不读。对什么书感兴趣就读什么书,不感兴趣的不去碰它罢了。如果你想钻研林黛玉擦的口红是什么牌子,也未尝不可,没人会拦着你。小老百姓很少研究这个的,这是专家的营生,不能抢了人家的饭碗不是。但小老百姓也会忧国忧民的,除了担心打索马里海盗的船会不会漏水,对于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话题当然也说道说道。可以说自己水平低,但水低也可养鱼。小民大道理,不是没有。

 

 

废话一箩筐,不扯了,说正题。

 

 

这几天一直关注文字的问题,通过很多网友的评论和自己这些年看古代书籍的浅薄经验,发现古代文化里确实有很多好东西,需要我们学习和继承的,虽然现代语言和古代语言有些距离,但读进去了,确实受益匪浅,但有一点,繁体字认识的少,读起来确实困难,看时间长了,因为用脑过度而头晕脑胀,不得不半途而废。而简体字翻译的古书虽然不少,但毕竟还要需要那些专家做一遍工作。

 

 

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根基,肯定需要振兴的,但振兴不等于复兴,需要批判的学习,必须要和现代文化、现代环境结合起来。而非为了学习国学而学习国学,就像现在某些专家为了研究而研究,钻到故纸堆里去数里面都多少蛀虫。

 

 

所以,我突发奇想,能不能从小学开始,就开设繁体字版的国学课,就像学英语一样。以前的古文是语文课里的一部分,何不把他抽出来,单独设立用繁体字教学的国学课,可以教四书五经,也可以教四库全书,至于教什么,那就需要专家们去研究了。反正我就觉得,既然我们都学英语了,为什么不学繁体字的古文呢。这样现在文明和传统文化可以结合起来,不存在中华文化断裂的情况。

 

 

简体字要学,繁体字也要学,这样从娃娃抓起的中国人对于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才能够全面。学简体字是为了学习现代文明和现代的科学知识,学繁体字是为了继承我们古老而经久不衰的传统文化,这样才能真正的将民族凝聚力提升到中心层面上来。

 

 

天津的煎饼果子越来越不正宗,很多河南人都跑来摊煎饼了,如果将摊煎饼的技术改良也就罢了,而他们却越来越应付,你说这煎饼果子能好吃到哪去,因为他不正宗了。所以现在很多人都去吃半生不熟的汉堡包去了。

 

 

所以,我建议在学习简体语文的同时,加设繁体古文课,让中国人从小就民族起来,从骨子里就民族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