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蒋三米粉
(2012-08-27 11:55:16)
标签:
作家赵凝旅行游记美食随笔杂谈 |
种不起眼的小吃,也许没有兰州拉面、桂林米粉那么有名,但它确实很好吃,以致
于过了好几年,想起遵义那座城市来,我总是想起它早点摊上的“蒋三米粉”。
东西相遇。一大早,是当地的朋友带我们去的,步行穿过坑洼不平的街市,来到一
处吃早点的密集区,只见热气腾腾小吃摊位一个紧挨一个,吃的都是一些比较新奇
的东西,没有一一记住名称,大都是一些汤汤水水。
来。低矮的条凳上,人挨人地坐着,旁边的一口大铁锅里,沸水像一朵花瓣洁白的
菊花,不断腾起、开放又落下,摊主抓起一把米粉朝锅里一丢,至于切得极薄的羊
肉片是什么时候放进去的,我竟没看见。
将切得极薄的羊肉烫熟,那羊肉片虽然很薄,但却浮在碗面上丝毫也不卷曲,一般
薄羊肉片在遇热后都像缩小、变形,而蒋三米粉里的羊肉可能是经过特殊处理,平
展得就像用熨斗熨过一般。
灵性的、就要逃走的活物。羊肉入口即化,鲜得来,没等尝出什么味来,那肉片已
经逃野似地没了。再喝一口汤,辣烫辣烫的,口腔里的味觉都让它挑逗起来,张开
嘴“哈哈”呼着辣气,仿佛被烫伤了似的,又好像受了什么委屈,眼儿红红的,但
是,诱惑就在一个“辣”字上,越辣越想吃。我体会贵州人能吃辣的,一点也不比
四川人逊色,甚至略胜一筹。
桂林吃过桂林米粉,酒店里吃到的“改良型”和在民间吃到的“正宗型”完全是两
码事。正宗的桂林粉装在其貌不扬的普通搪瓷碗里,那种搪瓷碗黄黄的、扁扁的,
就是任何一个建筑工地民工使的那种。而且有的搪瓷碗由于年代久远,还被摔得碗
沿上掉了一大块瓷,露出里面黑黢黢的铁来。就是这样的碗,一点也不影响桂林米
粉的口感,它干干的,不像遵义米粉那般有汤有水,但也味道十足,配料里用的是
马肉,据说,只有用马肉才算得上正宗。
的,味道虽然也还不错,但想起遵义的蒋三米粉来,仍觉得嘴馋。那味道已镶
嵌进记忆之中,成为身体里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