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坊街(2020年的杭州之旅之六)

标签:
2020年的杭州之旅河坊街知味观杭州九墙江南朱家铜屋 |
分类: 旅游 |
河坊街(2020年的杭州之旅之六)
每次出游前在我做攻略的同时妻也会做攻略,记在她的小本子上,那就是所到之处有什么风味小吃和土特产。这不,妻的攻略派上了用场,她愣是在行驶的公交车上,发现了坐落在延安路上的“知味观”湖滨总店,并坚持回来时在此下车给女儿买些吃食。
到河坊街已是下午四点钟了,我们从塑有“百子戏弥勒”大铜像的街西头进入,一路向东,到“南宋皇城小镇”处转头向南,游览完“杭州九墙”后回返,仍从河坊街西头出来,整个河坊街游览了一个半小时,令人惋惜的是遗漏了近在咫尺的鼓楼堂和五公山。
网上查询得知:河坊街曾是古代都城杭州的皇城根儿,更是南宋的文化和经贸中心。街上的老字号商铺,如孔凤春香粉店、万隆火腿店、宓大昌旱烟店、叶种德中药堂、王顺兴面馆、翁隆盛茶庄等,也依然为杭州人耳熟能详。但是,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杭州的手工业和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后,杭州商业中心北移,除了胡庆余堂国药号、羊汤饭店、状元馆等百年老店和一些弹棉花店、打铜铺等传统手工作坊外,清河坊(河坊街旧称清河坊)基本退出了商业历史舞台,无可避免地失去了昔日的辉煌,逐渐演变成商业办公居住混杂的区域。又随着居住人口的激增,建筑质量恶化、道路交通混乱、公共设施短缺等问题相继显现。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杭州“旧城改造”地铺开,河坊街改造工程于1999年3月启动。如按原规划行事,属于杭州市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清河坊将面临彻底消失的厄运。幸运的是,在杭州众多有识之士的强烈建议下,杭州市政府决定将这一占地13.6公顷、紧挨吴山(城隍庙)文化广场的街区重新开发,建成一条仿古的商贸旅游步行街。2001年10月18日,河坊街隆重开街。重建后的河坊街体现了清末民初的建筑风貌,是目前最能够体现杭州历史风貌和市井文化的街道。
走进河坊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端坐街口的“百子戏弥勒”铜铸佛像。佛像由“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朱炳仁设计并策划制作,于2019年8月14日落成。袒胸露腹的弥勒佛,嬉戏玩耍的孩子们,这有趣的创意引来不少游人拍照留念。佛像后面不远处是“江南朱家铜屋”,这里实际是一座铜雕艺术博物馆。走进铜屋,我和妻仿佛步入了童话世界,铜砖铜瓦铜斗拱,铜门铜窗铜桌椅,这里的一切都是铜雕铜铸的。漫步其间,目之所及都是造型逼真、生动活泼的铜雕艺术品,姹紫嫣红的鲜花,神态各异的佛像,气势宏伟的桥梁,玲珑别致的宝塔。其中,最让我震撼的是雷峰塔模型和模型后面的故事,让我知道了朱炳仁还是给杭州新雷峰塔披上铜质彩衣的倡导者、设计者。
在河坊街鳞次栉比的商铺中,除几处老字号外,其他商铺和别的旅游景点并无多大差别,连经营的商品都一样,都是些司空见惯的东西。倒是位于五公山下的“杭州九墙”让我眼前一亮,那熟悉的生活场景,那鲜活的岁月记录,让我驻足沉思良久。
所谓“杭城九墙”,就是九面精心打造的艺术土墙,每面墙讲述一个故事,有曾经故园、杂院秩事、河坊阁楼、石库门、无名闸口、陌巷无觅、几代土墙等。“杭州九墙”可以说是河坊街的点睛之作,它的作者是中国美院杨奇瑞教授。我非常钦佩作者的创意,他将已经淡出人们视野甚至是记忆的生活画面,又以艺术的形式拉了回来,重新展现在我们面前。那熟悉的门窗,那成排的电表,那破旧的自行车、楼梯、镜子、煤炉,唤起过来人尘封的记忆,告诉后来者曾经的生活。不能忘记昨天,珍惜爱护今天,不知这是不是“杭州九墙”作者的创作本意,反正是我站在“杭州九墙”前的切身感受。为此,我几乎是将每面墙都拍了照片,并与它们合影留念。
从河坊街出来已经快六点钟了。在妻的强烈要求下,中途在湖滨站下车,到知味观湖滨总店给女儿买杭州风味食品,并在附近吃晚饭。当我们坐49路汽车回到酒店时,已是晚上九点钟了。
累且快乐的一天结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