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心目中的老师

(2018-03-04 16:45:48)

                      我心目中的李伯玺老师

                                                           张志恒

                                                       (匡衡路小学六年级一班)

  那是2015年的秋天,我因为作文在班中出彩,在机缘巧合下,加入了学校的文学社,李伯玺老师是文学社的辅导教师,就这样,我与李伯玺老师相遇了。

  授课地点在学校的大教室,第一次去时,文学社的“小作家”(李老师这么称呼文学社的学员)端正的坐在教室的课桌上,认真的看着眼前的纸,手中的笔在纸上来回转动——“小作家”们正在填写自己的介绍材料。

  文学社的课堂,十分诙谐、轻松。李老师带领我们邂逅、思考一些名家的散文、小说,这是我们在课堂所未接触过的东西,他以幽默风趣、轻松诙谐而又富有诗意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故事——说起李老师讲的课,那可以说是令人拍案叫绝——没有教师上课用的PPT,没有教材,没有课本,有的是他浓厚的想象力、感性力。只要有一个关键词,便可以开始上课。李老师眼一闭,再一张开,一节课的大体思路就闪了出来。李老师和“小作家”们畅所欲言,课堂氛围十分的激烈,每个同学都争相发言,李老师在讲到重点时,便兴奋起来了,口中不断地解析,分析,他那微胖的身子使他看起来不像是个搞文学的人,可李老师一提到文学,便兴奋起来,他对文学有着自己的见解。他好像一个智者,为我们讲述文学的奇妙、文学的有趣。

  很快,一些世界名著就进了文学社的课堂,李老师给我们讲卡夫卡的《变形记》,卡夫卡这名字,对当时的文学社的同学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当李老师向我们讲述完格里高尔的遭遇后,我们同情格里高尔,也沉醉于卡夫卡的“荒诞文学”之中,对文学产生了崭新的认知。

  李老师也获过一些文学奖,当李老师拿出他所获的奖后,无不对李老师投去敬佩的目光——李老师是有自己的写作功底、写作理念的。

  转眼间一个学期过去了,下学期仍有文学社课堂,但不知为什么,没有人叫我去,而且我的学习日益紧张起来,综合以上两点,我就没有再去文学社的课堂。

  过了很久,我几乎快把文学社忘记了。2017年秋天,在一次放学的路上,我和李老师再次相遇了。李老师一眼便认出了我:“是张志恒啊,跟着我去写作吧!”我爽快地答应了。

  不久,李老师让我们读曹文轩的《草房子》,并且做好读书笔记,一周之后,我们几个聚在一起交流读书收获、感悟。在充满激情的课堂上,四名主人公的经历,命运像四条平行线一样不约而同地相交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在不知不觉中一一讲述完毕,我们彼此交谈得十分融洽,似乎我是大人,而不是学生了。李老师让我们朗读他写的曹文轩书评,李老师的文章,初次接触看起来没有什么可读性,不过你仔细读就会发现,李老师的文本是唯美的,是现代的,是诗意的,是感性的,是那个时代的人的真实记忆。阅毕后,你会有深深地感动,与他的人生经历产生共鸣。一个作家,他的作品记叙的是他所处年代的历史,展现的是他的风度、品格、为人处世时所处的立场、附庸。


  上了几堂课之后,李老师带我去看了看他家的书房,对此,我的心中早有准备,我知道李老师读的书非常的多,但当踏进李老师书房的那一瞬间,我的心还是大吃一惊——李老师的书房几乎全是书,就连房间的四壁也全都是书、报纸、副刊、杂志、笔记等。书橱里几乎全是西方的世界名著,现代小说、大师之作——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卡夫卡的《城堡》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肖霍洛夫的《静静的顿河》以及拉丁美洲“文学爆炸”主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阿斯图里亚斯的《总统先生》、略萨的《城市与狗》、科塔萨尔的《被占的宅子》全部的图书整齐的排列在书房的每个角落,简直是一个小型图书馆。


  从那之后,我不时就去李老师家找李老师谈心。我们谈世界名著,谈文学,谈散文,谈写作,谈读书,谈道德,谈修养。我开始了解到李老师很早就发表文章、散文、散文诗。高考落榜后便开始自学文学、写作,从这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之中,他对人生有了自己的感悟、理解,他对文学抱有崇敬之心,他体验到了人生的苦难、悲悯、荒诞;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生命的轻与重、灵与肉、爱与恨、正与负。他有一个时代的体验,他以轻松的笔调,诗意的语言,记叙他这些年来的经历、苦难。读者多少都会有共鸣,我们是无法写这样的文章的,因为我们没有这些经历,我们就是小说中的人物,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将文章臻于完美。他善于挖掘人的心灵,善于用感性美与他人交流、讨论,正是这几十年来的苦难,命运的不可达成,以及这几十年来他的阅读,他的积累。才造就了今天的他,今天的李伯玺——他是一个作家;他是一个诗人;他是一个艺术家;他是一个思想者;他是走在这个时代最前列的先锋。我和他已成为忘年之交,是灵魂上的朋友、知己。


  这样一个艺术家,每天的生活是怎样的呢?每天他620就起床了,头一天写下的稿子,要投出去。然后就去读书,读书。读小说,几乎全是西方小说:文本,手法,结构。语言。故事。意识流。人。人性。将自己的理解做成笔记,以供写作时能有新颖的构思。下午,他有时候去湖边,远离人群,一个人游走,思考,孤独,晚上,写日记,写随笔,写当天读的书评。并在第二天把它投出去。近期李伯玺老师在全国200余家报纸、杂志发稿,迎来了他创作的丰收期,稿费单子像雪花一样也纷纷飞来。


  在这样一位智者的熏陶下,半年的时间里,很快我就发现自己变了,我的心态变得阳光了许多,在遇到困难,命运的不可达成时,我会微笑着面对,不会像往常那样这么慌,这么急。我对学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往常我每到考试,总是告诉自己:要争第一。可是领到试卷,看到不理想的成绩时,便灰心沮丧,甚至偏执地怀疑自己。但现在我的心已经释然了:成绩的多少并不代表自己的真正实力,这只是一个方面,学习这东西,是方方面面的。文学是有趣的,生活是苦难的、但也是神奇的:生活会逼你当作家、诗人……我的文学素养也不可同日而语:阅读了大量的世界名著、现代小说,感受到了文字游戏的快感。


  李伯玺老师是智者,等待我的遇见,等待更多人的遇见。



                                我心中的李伯玺老师
                                                  匡衡路小学六年级一班董书羽


那是一个冬天的早上,天空下着飘飘扬扬的雪,而我却早早地站在校园门口执勤。我拿着执勤的牌子,用手拿着牌子不停的在他们的眼前晃来晃去,好想在向他们炫耀:“我是个执勤员!”因为当时执勤员很少,我能荣幸当,所以很骄傲!来的同学越来越多,我也感到有些措手不及,于是就在那一边用手指着某位同学,一边大声叫到:“同学们别再说话了,校门马上就要开了,大家不要拥挤,以免发生踩踏事故!”话音刚落,早铃响起了,同学们听到这铃,纷纷向前冲,都想争本班的“第一名!”这时,我用手揪住了一位同学的衣衫,猛一拽,把他推在了栏杆上,突然,一双温柔的手拍了拍我的肩膀,还问我:“小同学,你上几年级了?”我一开始还以为是那位同学的家长呢,我身一抖,一颤,转过头来。原来是值班室的民警叔叔,那位叔叔身穿一身警服,脖子里带着一个白色的口哨,手里还带着一副暖洋洋的手套。他说:“小同学,这么冷的天,你怎么也不戴一副手套啊,你看把你的小手冻得通红通红的,正好我这里有一副给你戴吧!”我接过手套,对他笑了笑,以表示谢意。我戴上手套,就好像自己的手进了烤炉里一样的暖和。这天我和他结识了。


以后每周的星期四,我都会到这来执勤,有时他会给我讲几个有趣的故事,有时他会帮我管一下调皮的同学们,有时他还会让我去他工作的屋子里去暖和一会!我和他的关系越来越近,直到有一天,他领我到那间屋子里,坐了一会后,他打开那台电脑告诉我说:“董书羽你看,我的名字叫李伯玺,这是我的手机号码,这是我家的书,你要想看我可以借给你。”当我看到那张照片时,心里不由得感到吃惊:“他家的书好多啊,真还没看出来他那么有文啊!”他在一张纸上写下了他的名字,QQ及电话号码,我用双手捧着那张纸条,唯恐被风吹走。


那天之后,我得有两个星期没见到那我叔叔了,心里有些颓泣。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们下了体育课后,便看见传达室里挤满了人群,我也过去看了个热闹。走进一看,同学们的手里都拿着纸和笔,好像是在找谁签名一样,我顺着人群挤过去,猛一抬头“李叔叔”我尖叫了一声!这次我见到李叔叔时,他的着装与平时完全不一样,那时的他穿着一身西装,脖子里打着领结,还穿着皮鞋。我一直等到上课铃响起,那些同学们都走后,我抓住了他的衣服,想与他说会话,可他却说:“董书羽,我们以后可能不会再见面了,我要去北校当老师去了。”说完,李叔叔就被接走了。后来我才知道,李叔叔原来就是一位很资深的作家。那天签名,是李叔叔是给高年级的同学做了一场励志演讲,会后同学们找他签名。


跟着学校的变动,我也被分到了北校区。刚来到这里的我,一切都是新的生活,新的开始。有一次,我给一位老师送文件的时候,突然遇见了李老师,我跟着他来到办公室,他告诉我,他现在在北校区成立了一个文学社,并且给我了一张表格,说:“希望你能参加我校的文学社,每周二和周四到这里上课”。我爽快的说,我一定会来的。


周二下午,我拿着笔和本子来到这。我刚开始还有些胆小,但后来听到李老师的声音就不感到害怕了。李老师给我们发下了一张阅读纸,上面有这节课要讲的内容,我们阅读完,李老师就在黑板上讲,他手里根本没有台词,也根本没有稿子,他这都是根据他平时的积累。我越发对李老师感到敬佩。


后来,我跟着李老师上读书交流会,这交流会是我们每周的读书心得,这节交流会共有三人,我们三人每人都要讲,在这里,我们不需要台词不需要文稿,只是自己的心得。从这里,老师教会了我们怎样读书,怎样写作,还教会了我辨别人性的善与恶,懂得了命运的不可达成。我的作文水平提高了许多,就连初中的文言文我都会背了,在这期间,我读了许多书,如:《草房子》《呼兰河传》《瓦尔登湖》《骆驼祥子》等。

李老师是我人生中的启蒙师,还是指引我前进的指引者。



李伯玺老师印象记

                             ------他改变了一个性格独特的少女的一生

                                                   匡衡路小学六年级二班 屈瑞爽

 

                      

  李伯玺老师有着炯炯有神的双眸,虽然李伯玺老师已经走出了懵懂无知少年时代,但他的眼睛仿佛被什么冻结了似的,依然保留着儿时的活力青春,只是多了成熟,而且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也许这就是他的文章能写的那么好的原因吧。特别是李伯玺老师的头发让我联想到,也许他曾经也拥有一头如乌木般的黑发,但这如乌木般的黑发如今已经泛白,那些代替黑发的银丝记录着消逝的岁月,却掩饰不了他的材高知深、和蔼可亲。

 

  初次认识李伯玺老师,是在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那时,李伯玺老师担任我们学校文学社的指导老师。他要在每个班中挑一名作文写的好的学生,参加他的“新荷文学社”。

 

  那一天,我们正在上阅读课。我正捧着一本小说,聚精会神地读着,在书海之中徜徉着,陶醉其中。然而就在这时,班主任叫了我的名字,招手示意我过去,虽然我已沉醉在之中无法自拔,心里有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但还是不得不放下书,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走到老师面前。老师笑眯眯地用一双温暖的大手紧紧地握住我的小手,压低了声音,说:“你到学校西边的阅览室去。”老师握住我的手在微微地颤抖着,显然有些激动。我刚想问问是怎么回事,一抬头却看见老师的眼中充满了信任,溜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轻轻点了一下头,揣着一颗砰砰直跳的心,走出了教室门。

 

  我缓缓向前挪动着,不知不觉中已经走到了阅览室门前,里面空无一人,只有一块长长的黑板,几排铺着暗红色桌布的黑色方桌,只有最后面的几排浅绿色书架和书架上五彩斑斓的书籍的鲜艳的色彩为这个昏暗的房间增添了一些生机。

 

  天哪,这个地方太可怕了!我急忙深呼吸,想要安抚我那颗小鹿乱撞的心。“Keep coolQu RuishuangKeep cool!(冷静!屈瑞爽,保持冷静!)”给自己送完一碗“心灵鸡汤”后,我长出一口气,走了进去。

 

  走进阅览室,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儿童书籍,什么《当代小学生》、《小葵花》等等应有尽有。这可是十分难得的书啊!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读书,就在手即将触碰到书的那一刻,我就像触电一般急忙将手光速收回——我的本能告诉我,不能在未经别人允许的情况下随便动别人的东西。这些书令我馋涎欲滴,我却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它们向我招手。无奈,我也只能自己安慰自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书没法读,那就只好发呆了。我随便找了一个座位,两手托着胖嘟嘟的脸,等待着其他同学的到来。虽然我动如脱兔,但在这寂静的阅览室,空荡荡的,只有我一个学生,也甚是孤独。几分钟过去,在我看来,却犹如一个世纪那么漫长。“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陆陆续续地来了几个陌生的同学。也就在这时,那个改变我一生命运的人——李伯玺老师,出现在我的视线中。

 

  一开始,面对这张陌生的面孔,我随时保持着警惕。但后来我发现,李伯玺老师其实是一位非常和蔼可亲的人。他的手是那么神奇,一张张白纸经过他手中那支黑色的笔,纷纷成为了一篇篇笔底烟花。有时我甚至怀疑,他是不是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李伯玺老师很有趣。每个礼拜二和礼拜四,我们都要走进阅览室,去听一听李伯玺老师的深情演讲,他每次都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有趣的故事,如《蚊刑》、《异匪》等,都是我们前所未闻的。我心生疑惑:李伯玺老师是从那里听到这些故事的?直到“新荷文学社”不再开设,我也步入毕业班的时候,来到了李伯玺老师家中,这个谜题的答案,才正式揭晓。

 

  四年级天真无邪的我,除了礼拜二和礼拜四,无法经常见到李伯玺老师。于是每当见到他,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地抱住李伯玺老师,眼睛和嘴巴都弯成了月牙,嘴里喊着:“李老师!李老师!”这时,李伯玺老师就会笑着对我说:“诶,好好好!人太多了,下来吧。”而如今的我,已经学会了矜持,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搂搂抱抱了。但我心里,还是很怀念以前那个年幼无知的我,可以正大光明地去拥抱李伯玺老师。

 

  毕业班渐渐成熟的我,开始变得静若处子,与李伯玺老师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从矜持相对的师生,到无话不说的朋友,再到共享其乐的知音,是多么漫长的过程啊!

 

 也许我一生都不会再遇到一个像李伯玺老师这样的人,但是我已经知足了,因为我的命运已经被李伯玺老师改变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