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高校招生也有"联盟" 录取过程是"自由恋爱" (3)

(2011-03-15 11:00:33)
标签:

杂谈

美国高校招生也有"联盟" 录取过程是"自由恋爱" (3)

20110217 11:57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黄全愈()


招生政策的倾斜

  据报道,哈佛大学曾录取过一个叫Liz Murray的纽约流浪女。另据《洛杉矶时报》披露:48岁的退役军人迪威特,是个流浪汉,申请伯克利大学四次被拒。于是,他求见校董会。虽然只有一分钟,但他强烈的求学意志打动了校董,得以入学。三年间,这个露宿公园、早上到学校厕所洗漱的流浪汉,各科成绩除了一个B+,全是A,毕业时,代表所有学生上台致辞。

  不管是现代版的灰姑娘上哈佛,还是流浪汉读伯克利,都体现了美国高校在招生时向弱势群体倾斜的特殊政策。

  美国公立中小学的办学资金主要来自学区的房地产税收。有钱人一般住城郊,富人的豪宅税收高,学校经费充足。穷人区房地产税低,尽管政府补贴,但经费仍严重短缺,因而校园破、设施旧、教学差。

  这两类地区和学校毕业的学生,自然也有素质上的差异。美国高校招生时如何对待这种贫富差别?

  如学生父母是教授,年收入20万美元,SAT1150 分,平时成绩3.5,大学会认为这个学生家庭条件好,成绩应该更好。相反,若父母只有初中学历,其中一人还下岗,兄弟姐妹一大堆,申请学生是家里的老大,为了给家里分忧每周打工30小时,SAT只得1000分,平时成绩3.0。但大学会觉得,你不但对家庭有责任心,在困境中仍有此成绩,如给你足够的资助和良好的大学环境,你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二者相比,大学很可能会录取家境不好的孩子入学。

  基于美国贫富不均的现实,很多大学在招生时,不是一味的讲究平等,而是坚决向弱势群体倾斜。

  但国内似乎并不如此。比如,我的家乡广西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但高考录取分数线却比北京高得多!

  多元文化

  拥有79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哥伦比亚大学招生办执行主任弗达先生曾对我说:我们有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念:无论课内课外,希望学生之间能相互学到许多东西。因此,由有不同生活经历的学生组成的群体能给学校带来巨大的贡献。所以,他考虑最多的问题是:招收什么样的学生,才能够帮助学校营造一个学生群体氛围,去更好地完成学校的教育使命

  世界一流大学大多追求多元文化的境界,去促成人才间的互动,形成一个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富于创新的学术生态环境。

  美国大学追求的是多元文化的校园:使得学生在课外学到许多课内学不到的东西,让学生随时随地能捡宝。道理很简单:杂交出良种,单元的近亲结合是112;多元的杂交结合是112。这种多元化的招生政策,除了美国高校的追求之外,也有法律支持。

  2003年,几名白人学生状告密执安大学照顾少数民族的招生政策;贵为总统的布什也添乱,于2003年元月15日在白宫声明:密执安大学的照顾黑人、拉丁、印第安的招生政策 违宪”——违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基本原则……

  给密执安大学惹的是《平权措施》,即在录取或决定奖学金时,优先考虑少数民族。

  如果白人进入哈佛大学的SAT成绩需 1450分,黑人只要得1400分,哈佛就可能像欢迎英雄一样录取他,亚裔若得1500分但无专长,哈佛也可能不屑一顾。加州理工基本不考虑《平权措施》,因此亚裔高达40%,黑人仅1% (这个1%,是否也采取了某些措施?不得而知) 。亚裔占美国人口约4%,黑人约13% 拉丁裔约15%,基于《平权措施》,上面的数据,基本现实了多元文化的结构。

  《平权措施》对一些个人来说完全可能是不公平的。但它换来校园大环境的多样化。大学因此成为多元丰富的森林:大的、小的、强的、弱的、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正是这种生物链,这种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生存环境使得森林生机勃勃。

  如果一个学校只收最强者,又会渐渐变成白人至上的校园。无论是生理的近亲繁殖,还是文化的近亲繁殖,都会导致倒退。《平权措施》是要营造一个各色民族、各种文化、各个具有不同特征的个人和谐相处的、多姿多彩的学术生态环境,以利于学生最大限度地发现自我,实现自我;利于学生间、师生间教学相长,碰撞思想火花,蕴育学术萌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