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情况下,你就读的高中会影响到你的大学录取机会。这在中国和美国,情况都差不多。中国方面即不赘。美国的高中生如果不读私立学校,均按所居住的学区和地段来决定上哪一所公立高中。美国的高中亦有好次之分。好的高中升大学率高,进顶尖大学的人也多。但是,考虑到美国贫富不均的基本现实,很多美国大学对来自次等学校的学生,往往会“网开一面”。
只要你对美国城市穷人区的学校有些了解,你可能就会理解为什么美国大学会采取这种倾斜政策。美国公立中小学的办学资金主要来自当地的房地产税收。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一般来说,美国的有钱人和中产阶级都住在城市的外面。大中城市的周围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卫星城,美国人称之为“郊区”。郊区的房价要比城内的贵得多。同样的一栋楼,城内要三四万,到了城外可能就变成二三十万了。一说到城内的贫民窟,人们立即联想到贫穷、肮脏、犯罪……
刚来美国时,有位教授带我去纽约玩。他一边开车一边与我聊天。突然,他神色凝重起来,不再说话。我一问才知道:聊天忘了看路,竟走进了贫民窟地带。他喃喃自语:“不要碰上红灯……”我刚要问“为什么”就碰上了红灯。他正要解释,突然一桶水泼上来,只见一个脏兮兮的人拿一把脏兮兮的刷子胡乱擦了几下车窗,然后漠然地盯着我的朋友。朋友摇摇头,将车窗摇下一寸。那脏汉漠然地伸出一个巴掌。朋友从车窗的缝隙递出5美元,然后把车窗关严实。走了不远,又碰到红灯,同样的一幕再次发生。转了好一阵,朋友才松了一口气,回答了我的两个问题:这些人专找高档车来“洗”,所以别人没事,我们却被“洗”了两次;如果不给钱,他们只要随手往车身上“刮”那么一下,损失就远远不止5美元了。这位朋友只要见到讨钱的,都会主动给些零钱。他说:要钱可以,但不要往车上泼脏水,否则让人有一种被强奸的感觉。
经济发展了,公司不断扩大。许多大公司搬到郊区寻求发展。在大公司工作的人也转移到郊区居住。城里只剩下那些没钱到郊区买房子的穷人。现在美国的一些城市也在想尽办法改造老城区。辛辛那提市在老城区内建新房,可以免交很多税。据说,有的地区竟然免15年的房地产税。尽管有这么多的优惠政策,大多数人还是不考虑住在城内。
城内学校的生源大多来自贫民家庭。受家庭经济及教育背景的影响,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多不太好。当然,校园环境也很差。我曾同其他美国教授一起到城内高中去搞调查,墙上到处是涂鸦,同郊外高中窗明几净的教学楼大厅形成鲜明对比。我很爱看电视剧《波士顿公立高中》。电视剧讲的是一所城区高中的老师们怎样想方设法教育那些来自下层社会的孩子。与我小时候看的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以及张艺谋拍的《一个也不能少》不同,波士顿公立高中的老师们面对的不是艰苦的自然环境,也不是缺吃少穿的贫穷,而是吸毒、酗酒、卖淫、早孕、犯罪。有一段讲一位数学老师怎样试图帮助一个对数学颇有兴趣的黑人学生的故事。尽管老师做了很大努力,最后那个黑人学生还是因为参与街头凶杀被抓了起来。
以上均摘自《你离美国大学有多远——高考在美国》,更多内容请阅读《黄全愈教育文集》。
购书地址
联合推荐
北京101中学校长 郭涵
北大附中原校长 赵钰琳
广西南宁二中校长 何伟萍
广东深圳中学校长 王占宝
广州执信中学副校长 张水平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钟明华 北大附中副校长、全国模范教师
张思明
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沙洪泽 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张晓辉
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李宝贵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刚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