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要建世界一流的大学缺什么?

(2010-09-06 09:34:49)
标签:

一流大学

设施

师资

管理

学生

基础教育

杂谈

分类: 高等教育

   http://www.eic.org.cn/Edushow/090804cqt/img/pic25.jpg

美国一流大学校园一角

    这篇文章,2006年在《南方周末》发过,是跟当时北京大学的校长许智宏院士商榷。当时北京大学提出来要建世界一流的大学,我们谈一谈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这个问题吧。凡是拥有世界一流大学的国家,都有诺贝尔奖得主,世界强国都有自己的世界一流的大学,所以我们国人的情绪可以激动到这一点。那么,中国要办世界一流的大学缺什么?我们先看看世界一流大学需要什么。我认为这个世界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教学设施,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生。

    我在国内拍到一张白宫的照片,但是,这个白宫呢,是建在中国某一所中学的校园里,按照一比一建起来的白宫。我在这里面拍了照片,我还是这所学校的教育总监,我在这个白宫里拍了照片,拿回去给我们的美国同事看,他们看看我又看看照片,不知道是他们在梦中还是我在梦中。

    现在国内很多学校,包括中学和大学,设施先进程度都很不错了。也就是说,一流的设施,我们集中全国的国力,三五年内一定能够做得到。那么一流的管理呢,世界一流大学的校长退休以后,包括我们中国人都有,没有一个团也有一个连,我们只要去请一定能够请得到。那么一流的师资,我想集中全世界最优秀的华人学者,再去请那些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师,每一个重要的专业系都请一个,两个,我想这也不难,也是可以做到的。

最难的是什么,一流的学生。也就是说前面三个一流可以去请可以去搬,但是第四个一流我们必须自己去奠定这个基础。大学有三个职能,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因此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培养出世界一流的学生。当时我跟这个许校长商榷的就是,最难的是一流的学生,哪里来?一流的产品需要一流的原料,世界一流的大学生需要世界一流的基础教育提供世界一流的生源。但是,我们现在的这个应试教育,以考为本的这个基础教育,无法承载世界一流大学。有一位著名学者曾经统计了,一般立国三十多年,便会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前苏联1917年立国,39年后得了第一个诺贝尔奖,捷克41年波兰46年,巴基斯坦29年,印度30年,平均是35年,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中国已立国46年,现在很快就61年了,还在等待之中,有点晚了。应该找找毛病了。

    这个数据,是新华社提供的。中国科技工作者,总数已达2174万人,居世界第一。瑞典的总人口,就包括婴儿老人才650万,但是,他们获得了14项诺贝尔奖。新华社的这篇文章就说,我们中国研发人员达到120万人,居世界第二位,但是,尽管我国科技人员队伍总规模庞大,但高层次人才依然十分短缺,能够跻身世界前沿,参与世界竞争的战略科学家更是凤毛麟角,我想这也是钱老的遗恨了,钱老临终前念念不忘的也是这个问题了,跟温总理提到也是这个问题。

    培养聪明的孩子还是培养智慧的学生,1972年美国的教育部长马特兰,他做了一个文件了,后来把它叫做《马特兰定义》,它就讲到要培养这个智慧的学生,包括了这么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总体的智力;第二,是具体的学术才能;第三,是创与造的思维;第四,是领导能力;第五,是视觉艺术因素;第六,是心理运动能力。

    怎样去培养这个智慧的学生呢?我们的基础教育能不能为大学输送富有创造力、想象力和领导力的学生?如果能,中国的大学就有望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如果不能,即使有再好的设施、师资和管理,也难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可见,高等教的质量不完全在于高等教育本身,基础教育这个基础,不能缺啊!

 

中国要建世界一流的大学缺什么?



以上内容摘自拙著《黄全愈教育文集》,欢迎各位网友阅读:当当购书地址卓越购书地址

 

联合推荐

 

北京101中学校长 郭涵  北大附中原校长 赵钰琳  广西南宁二中校长 何伟萍  广东深圳中学校长 王占宝  广州执信中学副校长 张水平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钟明华  北大附中副校长、全国模范教师 张思明 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沙洪泽  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张晓辉  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李宝贵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刚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