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的牛
(2009-01-28 13:20:10)
标签:
文化 |
二、生产队的牛
我是 1969 年 1 月 23 日去插队的。
我插队的地方,放眼望去,大山连着小山,一个个的村落就撒落在大山连着小山的盆地里 。
每天黄昏,山那边星落奇布的村庄炊烟袅袅,牧童吆喝归牛隐约可闻。
这时, 我爱静静地坐在门坎上,对着这连绵的山峦,重叠的峰岭出神。有时也会觉得数月前山尽头那边“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轰轰烈烈日子有点恍如隔世……
一天,我到大队部去领知青学习材料。一进门,见几个知青围着一张<<人民日报>>在激动地议论着“珍宝岛事件”。我立即感觉势态的严重性,脑海里尽是二战时苏联红军漫山遍野的坦克,铺天盖地的飞机,震耳欲聋的“乌拉”……思及反修第一线需要我们,顿时觉得热血沸腾!
我们决定:立即分头将这头等重大新闻告知各生产队!
我一脚高一脚低,一口气奔回生产队。
村里静悄悄的,只有几只母鸡在“咯咯”地觅食 。
“村小”民办老师见我气急败坏的样子,赶紧告诉我全队都在粮库开会。
我三脚并作两步直奔粮库, “嘭”一声推开大门!上气不接下气,连比带划地嚷道:“不,不…得 …了!不得了啦 !”
全场错愕 !
蹲在凳子上的阿珠队长,挺直腰杆目瞪口呆地望着我。
我赶紧喘过一口气,说:“中…苏…要大…战啦!”
队长皱紧眉头问:“什么?你说什么?”
我咽一口气,一字一顿地说:“中—国—和—苏—修—打—起—来—啦!!!”
全场人你望我,我望你。
有人用壮话问丢下课堂也跟着我跑过来的“村小”老师 。
不知他说了些什么。人们似乎平静了下来。
我马上被贫下中农这种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大无畏英勇气概所折服!同时也为自己的惊慌失措感到有点无地自容。
阿珠晃悠起二郎腿, 笑眯眯地用“官话”对我说:“我还以为是生产队的那两头牛
人们哄堂大笑! 还有人抱着肚子跌到地上去了……
后来我才知道, 整条村庄走得最远的要算“金四”爸。 他作为伙夫曾随桂系军阀廖磊的第七军到过隔壁县城。其他的人最远的到过邻县的三差镇。那里有个火车站,两条铁轨通到天的尽头。村里没有人坐过火车,几个胆大的青年背上米,想看看铁轨那头到底是什么?不出两天,郁郁寡欢而返,绝口不提到底看到什么,有人还抱病不起……
当地人说火车行走的“咚咚铛铛,咚咚铛铛”的节奏响声是在说“三差六塘,三差六塘”。光看音谐节奏
,倒很形象。不信你试合着火车的节奏说“三差六塘, 三差六塘”,很合拍! 不得不佩服当地人的想象力。但他们对世界的概念,就是“三差六塘”,让人欲哭不能,欲笑不忍!